出國期間決定,回來後消滅藏書。每塊地板,每一角落,每個櫃子、箱子、桌子、椅子,任一區域的書,只要清出一塊空白,都好。 立志容易,實踐難,至今依然故態。光是此刻所坐的電腦桌,桌下腳邊幾道書砌矮牆,看到就頭暈,蹲著看,趴著瞧,宛如萬里長城,巨大礙眼。 知道愚公移不了山,還是希望一土一石,搬離移動,清多少…
小小書房開店十年了, 十年辛苦不尋常,為此特別募資,出版紀念三書,《馴字的人——寒冬未盡的紙本書出版紀事》便是出版成果。 《馴字的人》選定十年來在小小書房的前十名暢銷書,訪問相關的出版人,談這些書的生產過程,以及他們的出版理念、生涯回顧與展望。 這十本暢銷書,與一般所熟悉的榜單很不一樣,裡面沒有大眾…
生命不會空過,即使只是一朵小花,也可以自在開花!──黃明堅 1. 和黃明堅相識經過,可用「偶然」形容之。 有一天,在《新書月刊》辦公室,接到一通電話。 「周總編嗎?」聲音很年輕、很有精神。 「是呀。」我應道。 「我是黃明堅,準備辦一本跟企管相關的新雜誌。」 黃明堅?我讀過她翻譯的暢銷名著《第三波》,…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四之一:狂熱分子蔡志忠 3. 蔡志忠瑰麗、傳奇的人生,燃燒著我的心。 我和蔡志忠會面多次,他的故事即使相隔三十多年了,最精彩的部份,始終留存腦海。 譬如說,關於他的聰穎。 他的正式學歷,只有小學畢業(初中只混了一年多,便輟學了)。他說,唸了六年小學,經歷無數考試,六年…
狂熱比努力更重要,努力需要毅力來支撐,但是狂熱能讓人樂此不疲。 ——蔡志忠 1. 「誰不認識蔡志忠?」 此生最怕沾上知名人物,可這回,想不沾蔡志忠的光,也難。 都怪蔡志忠最近出版了自傳《天才與巨匠》,他在2016年9月4日的《深圳晚報》上的專訪中,提及那本《蔡子說:蔡志忠的半生傳奇》和我結緣的往事。…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三之一:郭泰──「實戰智慧」書系的幕後推手 3. 他是自創一格的魅力型作家。 「郭兄,在寫作圈子裡,你太特別了。」我刻意找個話題。 文學掛帥的年代,他的「非傳統」,與眾不同。 「是嗎?倒想聽聽在你眼裡,我有什麼『特別』。」勾起他好奇心,事就好辦了。 「你不寫小說、不寫…
終於,逮到郭泰。 他遠在太平洋彼端,經由神奇的科技,瞬間出現於筆電的屏幕上。 「嗨!別來無恙?」老朋友見面,我熱情招呼。 「哈哈――,」猶如從前,他的笑聲宏亮而豪邁:「這樣會面太難得了,多聊聊吧!」 1. 純屬偶然因緣,拼出一道風景。 在我的編輯生涯裡,郭泰的幫助太大了。 是他,成全了遠流「實戰智慧…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二之一:鄭林鐘──有他,事就順了 4. 他是全方位的能者,也是人生難求的知音。 在台灣編輯圈,少有人不識「鄭林鐘」,他的經歷遍及報紙、雜誌、出版及各種講座和公益活動。光以他在台灣號稱第一大報的《中國時報》體系內,就主編過《工商時報》經營知識版和中國時報生活版、文化版、…
1. 曾經有一種「互為磨刀石」的討論模式。 鄭林鐘和我之間,擁有一段濃郁的革命感情,他給予我的幫助,可能早被他丟在九霄雲外,不復記憶了。我記不得兩人是怎麼認識的,頭一個印象停留在我主編《新書月刊》期間(1983─1985),我們有時候會聚在一起,探討這本雜誌的內容走向。 例如,出生不久的《新書月刊》…
►►【周浩正的編輯畢旅】人生畢旅一之一:貴人隱地 2. 能結識柯先生,是我的幸運。 回首過去,自己這一生只能說「盡責」而已。而我在職場打混的本領,來自柯先生的引領和啓發。 那是發生在1974年的事,我從軍中退役,四處謀職。楚戈(1931~2011)讀了我寫的〈試釋瘂弦「如歌的行板」〉,把我推薦給瘂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