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察.韋斯曼;譯/洪慧芳 「裝假成真」這個看似簡單的概念為多種快速、簡單、有效的自我發展技巧提供了理論基礎。現在,該拋除過時的心理觀念,讓它幫大家改善生活及改變世界,重新開始,展開行動吧! 這本書帶我們了解了身體與大腦的驚人真相。數千年來,大家以為大腦和身體的關係就像騎師和馬,認為是大腦決定身體…
文/亞當.賈林斯基、莫里斯.史威瑟 如果在街上完全不認識的人向你借手機,你會怎麼做?大部分的人至少在一開始時會有點不情願,畢竟這年頭手機很貴,而且通常儲存著大量個人資訊。我們大概不會隨便就借人手機,得信任對方才行。 因此,我們和哈佛大學的布魯克斯用借手機的情境做了一項實驗。我們想了解信任是怎麼一回事…
文/吳齊殷(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先說結論:本書是一本不折不扣為人類發展帶來「福音」的奇書。然而,它所依據的,不是神祇或超自然的力量,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命運或宗教的預言,而是一項令人嘆為觀止的科學研究計畫。透過這項縱貫人生八十個寒暑以上的追蹤研究的結果,我們看到了科學實證研究的驚人事…
文/詹志禹(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在已開發國家之中,人類平均壽命已超過八十餘歲。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年處於發展狀態?早期發展心理學界所提出的發展階段理論,包括精神分析學派創建者佛洛伊德(S. Freud)所提出的性心理發展階段、認知心理學大師皮亞傑(J. Piaget)所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以及道…
我常常有一個疑問:很多政客和財團之類在大肆汙染環境或造成物種不可逆的滅絕時,那些做決策的人,是不是全都抱著斷子絕孫的決心啊? 這句話看來是很超過的詛咒,如果指名道姓的話,鐵定被吉。可是,如果這些人都沒斷子絕孫,他們到底要怎麼對子孫交待?或者後代子孫怎麼會不痛恨我們、為何讓他們出生在一個悲慘孤寂的星球…
文/劉軒 八歲時,我跟著父母移民到美國。當時我半句英文都不會,學校也沒有提供ESL課程。第一天上學前,父親臨陣教我,如果有人問我問題,聽不懂就跟他說:「I don’t know!」好死不死,老師當著全班面前問我叫什麼名字。我聽不懂,只好回答:「I don’t know!」從此…
文/藍麗娟 一九六七年一月底,三十歲的青年化學家李遠哲一家四口坐計程車前往舊金山機場,欲搭機搬遷至美國東岸麻塞諸塞州,位於劍橋市(Cambridge)的哈佛大學。 在臺灣留學生圈內,李遠哲是出名的好幫手,大家有事都會找他幫忙,舉凡借宿、急病送醫、接機、送機,他總是全力協助;但是,自家有事卻從不麻煩他…
文/熊秉元 道理最好淺中求,真佛只講家常話。 ──佚名 學術界裡的名人軼事,有些和金錢牽連在一起。諾貝爾獎得主薩穆爾遜(Paul Samuelson, 1915-2009)的《經濟學原理》(Economics),是經典,也是暢銷和長銷書。日文譯本的學者,單單是靠日文版的版稅收入,就成為小富。他用版稅…
文/簡瑜 圖、文原刊載於圓神書活網,已獲授權轉載 2013/6/17 星期一,傍晚的紐約中央公園正在舉行年度的戶外莎士比亞劇免費表演。 今年增加了一場公共論壇:「錢買不到的思想盛宴」,巧妙的主題是〈我們價值多少?──莎士比亞、金錢與道德〉 宴會主人是桑德爾教授、麥特戴蒙、以及多位知名的金獎演員,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