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起花椰菜,我們的大腦更容易喜歡蛋糕?

文/賈德森.布魯爾;譯/蕭美惠 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 並不僅僅是「蛋糕比較好吃」這麼簡單。真正的答案會讓我們了解到,為何我們會做出某些舉動,以及我們該如何打破各種壞習慣,例如壓力造成的暴飲暴食或拖延。 我們先從大腦為何、如何形成習慣開始說明。為何形成習慣?很簡單──習慣讓我們的…

青少年死亡的主因是意外事件,他們的大腦與成人的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類型

文/比爾.布萊森;譯/沈台訓 人腦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才得以完整成形。青少年腦袋裡的線路僅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左右(青少年的父母對此可能不會太過驚訝)。雖然腦部大部分的成長都發生在人出生後的頭兩年;到了十歲之時,成長進度就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五,但是,突觸要等到二十五、六歲至三十歲之前才會完整接通。也就是說…

想借助植物提升記憶力?這些植物是你的好選擇

文/郭姿均 經常服藥的失眠、焦慮者,到了中年常抱怨記憶力不好,多項研究發現常吃安眠藥不利認知及記憶力。2014年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加拿大與法國科學家調查阿茲海默症和苯二氮平類藥物服用量的關係與藥物的潛在風險。他們分析加拿大魁北克省健康保險計劃資料庫,追蹤曾接受醫生開立苯二氮平安眠藥的老人發生…

人生是不斷進行的特殊事件,值得你在過程中喝彩與歡慶

文/克莉絲朵.赫斯特;譯/童貴珊 我和我丈夫傑西(Jessie),曾面臨一段艱辛的時期。我們和一位諮商師見面,他的專長是幫助病患在爆發健康危機之後,如何與家人一同共度難關。 大約半年前,傑西飽受中風之苦。接下來連續好幾個月,我們得不斷與醫生約診,與諮商師會面,同時也在家庭與婚姻中開始進行一些彈性調整…

憂鬱症,像是一個填不滿的黑洞,時時耗盡你所有能量

文/ 邱淳孝 憂鬱症號稱是二十一世紀的心理健康殺手。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大約百分之八點九的人有憂鬱症,所以約莫是兩百萬人,其中,有百分之十五的重鬱症患者,最後以自殺結束生命。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感覺憂鬱像是黑洞,吸乾所有的能量。你會不想吃、睡不著、不想動、失去原本你所擁有的熱情與興趣,或者是反過來,像…

【GENE思書軒】如何用最少的能量和努力解決重要的問題?

每年元旦或春節,我們都不由自主地許下一大堆新年願望,希望能養成好習慣,忘掉壞習慣。可是今年都剩不到三個月了,關於新年願望,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事情都過去了,就當一切都沒發生過,不好嗎? 只要用很簡單的數學,就能算出,如果每天進步1%,一年後就進步了原來的三十七倍!真的可以發大財了! 然而,人…

最解壓的一年:好茶、好油,每7天實踐一個小習慣

文/布瑞特.布魯門薩爾;譯/葉懿慧 第10週 啜飲綠茶 領我們靜觀人生,似乎就是茶的本性質地。—林語堂 飲用綠茶在亞洲文化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近來在西方文明世界也逐漸風行,原因就在於,綠茶對身心靈有著驚人的好處。 綠茶富含植化素,能夠有效抗老化,降低諸如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這類腦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罹患…

「很多精神症狀,就來自對世界的不適應」──專訪《我與世界格格不入》作者陳豐偉

文/犁客 「大學開始寫小說就得獎了,文章也在主流媒體發表,」陳豐偉說,「所以我一直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大一樣是很合理的──而且那時也沒人提『亞斯』嘛。」 剛出版《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成人的亞斯覺醒》的陳豐偉曾經得過文學獎、在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撰寫專欄,本業則是精神科醫師。在創作推理小說《恢復記憶就得死》時…

注意力需要定期補給,滑臉書不是個好的補充方式

文/凱莉.麥高尼格 我是在二○○九年五月知道推特的存在。 還記得在那之後不久的某個晚上,我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看著新設定好的推文欄(可依發文時間讀他人推文的推文總覽)。每過幾秒就會出現新推文,想按的新連結堆積如山,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趣推文也持續出現。 不過,在瀏覽這些推文時,我發現自己似乎越變越慌亂──與…

跑馬拉松,一場愉悅的腦內啡旋風

文/約翰.瑞提醫師、艾瑞克.海格曼 曾有數十年的時間,一般的醫學常識都建議恐慌症患者最好避免運動,因為可能會有危險!至少一九六○年代晚期發表的研究報告是這麼說的,當時有些患者反映運動的生理現象(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會增強他們的恐懼感,或許是因為這些現象跟焦慮症狀不謀而合。研究人員發現,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