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七十五歲時,全面修訂作品,歷經七年,「新修版」金庸小說全部面世時他已經高齡八十二。從內文更動的相關新聞發布以迄新版發行後讀者的反應看來,說毀譽參半,也不為過。 似對書稿有潔癖,要求完美,最後這回的修訂,有些作品小小動刀,有的卻大改特改(如:《碧血劍)、《倚天屠龍記》與《天龍八部》)。許多老讀者不…
文/胡楊 大理古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雲南最早的文化發祥地之一。遠在四千多年前,白族(編按: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列中國第十五大民族)先民就在這裡繁衍生息,秦漢之際,大理與內地的交往因蜀國古道而極為密切。如今的雲南大理,山川秀麗、資源豐富,居住著多個少數民族,是唐代南詔(編按:八世紀時興起的中國西南部…
最近最火紅的動漫應該是《鬼滅之刃》(鬼滅の刃)吧?身為陽光科青,原本我對動漫的宅文化不太感興趣,可是太過好奇偷看了幾集,就停不下來了,老婆也被我推坑成為了鬼滅迷。後來發現大部分有青少年小孩的中年朋友,跟著小孩半推半就看了之後,居然也跟著迷上了。 《鬼滅之刃》的大反派鬼舞辻無慘,其實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的武俠文學可說是華人文化中經典中的經典,兩岸三地的著名學者無不加入過金庸文學作品探索的行列。金庸本人天才橫溢、學術淵博,他的作品貫穿儒釋道三家思想,他的人物刻劃生動深刻,他的文辭修飾、遣詞用字往往恰得其宜,更充滿了無比的渲染力,他的想像力跨越一切的界線,他的小…
文/臥斧、陳浩基;整理/莊瑞琳 為什麼作品是這樣寫的? 陳浩基:從臥斧兄的後記和部落格文章,我們知道「碎夢三部曲」最初是一部作品,原設定是「主角解決事件後一併獲知自己身分」,感覺上前者為主,後者為副,但變成三部曲後,後者反而成為貫穿三作的「終極謎團」。可以請您說一下這改動背後的想法,以及難處嗎? 臥…
文/乃賴 幸也不幸,武俠史,彷彿只為了成就一個人而存在。百年來名家無數、好手輩出,但在時代淘洗之下,最後,金庸以他的十四部小說,佔據了一整個文類的絕大部分聲量。超過一百次影視改編、三億本銷量,倪匡說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富裕的文人,一個人的光芒,遠超過其他所有武俠作家的總和。他的名字,比一整個類型文學還…
文/六神磊磊 黃蓉的豆腐,是過度加工的典型,即袁枚所謂「穿鑿」,會好吃才怪。 金庸筆下,有很多會做菜的女人,比如《神鵰俠侶》裡的程英、《天龍八部》裡的阿朱和阿碧、《俠客行》裡的梅芳姑等,都各有絕活。她們有的善做宴席,有的善做點心,而其中「廚神」之名最響、能力最強的大概是黃蓉。 金庸的筆下也有很多美食…
大家都知道金庸是武俠大師,但不見得大家都真的讀過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和遊戲的金庸相關作品實在太多了,雖然金庸早早就停筆不寫新的武俠小說了,但這些衍生出來的改編仍然持續增加;有些改編幅度之大,根本已經變成同人創作。 事實上金庸並不是第一個寫武俠小說的作家,金庸作品也不是閱讀武俠小說…
六神磊磊常把「我的專業是讀金庸」掛在嘴邊,他被稱為「骨灰級金庸狂粉」。也因為見到金庸小說裡的唐詩身影,於是愛烏及屋,一頭栽進唐詩領域,後來以六神體寫了《翻牆讀唐詩》,賴以成名的第一本作品反而近日才在台灣書市推出。這本《翻牆讀金庸:從武俠裡笑看現實江湖》就是他的金庸閱讀筆記。 六神磊磊解讀金庸,有時從…
當今,金庸武俠文學的研究,可說是紅學之外,另一個最熱門的學術議題了!綜觀兩岸三地,眾多重量級的學者,無不投入金庸學的研究!究其原因,乃因金庸的武俠寫作,已然達到文學藝術登峰造極的境地!更重要的是,談到他作品的迷人處,光看他的粉絲群,上至大學教授,下至中、小學生,便知道他的武俠文學,可謂老少咸宜!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