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羽心 北歐懸疑推理小說家尤.奈斯博的《雪人》,詮釋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犯罪型態。筆者過去讀過印象深刻的雪景描述除了東野圭吾的《劫持白銀》,就是泰絲.格里森的《迷蹤》,但僅就場地描述、手法應用著墨而已,其他零星還有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名偵探柯南的短篇單元,皆不像本作出自於作家本人親身體驗,充分發揮在地…
文/犁客 要怎麼把懸疑情節搞得更恐怖?有個極容易見效的做法──加點和「兒童」有關的元素進去。 這倒不是鼓勵需要恐怖氛圍的創作者們把兒童設計成受害者(雖然這的確很恐怖)或者是加害者(媽呀這更恐怖),就算這麼做真的很有效,也不是鼓勵想感受恐怖氛圍的讀者努力去找兒童受害或者兒童逞凶(要是知道凶手那不就爆雷…
在從前──事實上不到一百年前──的世界,用於度量的數字幾乎都能夠具體感知,例如幾公尺、幾公斤,大到或小到超過某個無法具體感知的限度的物事,似乎就不算真的存在,例如當時沒什麼人相信有「細菌」這種看不見的微生物。 而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硬碟容量從幾GB到幾TB,行動網路的回應時間從15毫秒減少到1毫秒─…
或許因為武漢肺炎疫情之故,這回暢銷榜中,小說數量很多,畢竟小說最大最明顯的功能,就可以解悶。 有趣的是,這些進榜小說樣貌各異,並未集中在某種特定類型,有講職場的,有講犯罪的,有顯出創作者不同創作年代心境及思緒流轉的,有顯示創作在超過三十年前就已洞燭機先預言未來的,有被一堆文學大師視為老師的經典作品,…
文/龐文真 嗯啊,最近我們家又開始閱讀馬拉松的活動,這次是偵探推理馬拉松。如何參加閱讀馬拉松呢?只要在Readmoo讀墨電子書平台上,打開此次的活動選書,您的閱讀時間就會自動計入賽事當中。 如果您曾經買過一些偵探推理書,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活動選書,直接從網路版個人書櫃裡的「開書參賽」就可以看到;或我…
你怕死,你的身體正在散發一種味道,你有沒有聞到? 那是腎上腺素的味道,在老人院和屠宰場都聞得到。 這是凡人恐懼的氣味。 在前一集《幽靈》的最後,哈利.霍勒中槍倒地,生死未卜,讓喜愛他的讀者全都緊張地屏息以待,想知道哈利是否能在《警察》這集存活下來?奈斯博在最新的這本系列作裡,再次充分發揮了他多線並行…
文/鉄鼠 近年掀起一波北歐犯罪小說熱潮,無論是史迪格.拉森《千禧年三部曲》,或者尤.奈斯博作品集,皆叫好又叫座。這也使得臺灣讀者有機會讀到更多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作家的懸疑推理傑作,像是拉許.克卜勒的《催眠》、安德許.陸斯隆與博爾熱.赫史東合著的《三秒風暴》,蕾娜.萊道拉寧的《女孩都到哪裡去了》等,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