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名嘴們在節目裡的高談闊論不見得正確,除了得視他們的政治立場、以致發言可能完全罔視客觀事實之外,他們手上的資訊也不一定完整、整理及獲得的結論更不見得合理;更常見的,是他們會隨意引用某些聽起來蠻厲害但大家其實不明白定義的名詞,用來讓自己的說詞聽起來很專業,而他們自己其實並不比大家明白。 那這樣看政論…
文/王宏仁 社會系的學生或老師,經常被親朋好友問到,你在大學∕研究所讀(教)什麼? 「社會系。」 「是社會工作喔?很好找工作哦~」 「不是社會工作,是研究社會的。」 「是喔,很好啊,現在社會很亂,需要好好研究一下。」 要不然就是: 「社會學有什麼好學的?我社會大學都念好幾十年了!」 或者 318 學…
文/王宏仁 當外來資本剛進入新興工業國家投資生產時,經常偏好雇用女工,例如在越南台商之間最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就是:「越南是母系社會」,都是女生在工作,「男人都很懶惰」。過去西方帝國統治者,總會將殖民地的人民女性化、陰柔化,創造一種西方陽剛、東方陰柔的雙元對立論述,而台商幹部所流傳的「母系社會」說法,…
文/石易平 2015 年 12 月 17 日,台北市市長柯文哲宣布,正式廢除已經實施四十年的「台北市各國民小學寒暑假作業實施要點」,台北市 105 所、近十一萬的國小學童,暑假作業將不再依循制式規定辦理。「要讓孩子當自己的主人,而不是飼料雞」,一席話引爆關於學童「該如何度過長假」、「該如何教養」的教…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經典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的開場寫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
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第一次接觸社會學,是在國高中的公民課(還是社會課?這些課程的存在感實在太薄弱了),課本裡介紹幾個專有詞彙如「標籤理論」、「刻板印象理論」等等,然而,對於理論的說明文字實在太簡單,我甚至無法理解這些理論到底可以拿來幹嘛。 後來我進了哲學系,在那個完全不缺理論的地方,高中時唸過的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