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是人多少有些屬於自己的小偏好,例如有的人喜歡點熱咖啡但放涼了才喝,有的人喜歡將雨未雨時分帶潮的空氣味道,這類小偏好風雅一點兒的會被視為個人特色,古怪一點兒的會被視為個人怪癖(當事人可能也不大會說出來讓別人知道),而這「風雅/古怪」的標準非常浮動非常主觀,說實在話和沒標準差不多。 有些小偏好…
文/陳怡靜(自由撰稿人、大人的漫畫社主持人) 八月的末尾,我照常去上重訓課,教練有三個孩子,大女兒今年小學三年級,隔天就要開學了,壞阿姨我本人自然忍不住想玩弄一下可愛的小學生。三個小朋友蹦蹦跳跳進教室,我不懷好意地對著老大問:「姐姐,妳的暑假作業寫完囉?」沒想到,姐姐非常冷靜,看了我一眼:「早就寫完…
文/犁客 「我那時候不像現在的小孩,比較早就有很多管道可以接觸英文,或者是有雙語教育的環境,」何戎說,「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是上國中才開始學K.K.音標。」 何戎的英文學習起步沒有比別人早,但後來的成績比別人好,「小時候就文科比較好嘛,所以自己就比較注意成績好的文科;當你把focus放在某一個領域的…
一提到學校,你會想到什麼聲音呢?定時響起、代表規律的鐘聲?教室裡多半老師、偶爾學生的課程聲音?學子們揮灑汗水的嬉鬧聲?除此之外呢?在明顯分貝底下暗藏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歡談和排擠,有不能輕易蠢動的流言蜚語,和那些只有貼近現場才能聽見的聲響。 從事教職十餘年的陳育萱老師,就是那個聽見聲響的人。因為現實…
作者:陳超明 雙語教育影響母語教育? 在台灣,由於價值選擇(學習外語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選擇,哪一個外語對我們比較實用?)及國際溝通趨勢(歐盟、東南亞聯盟都是以英文作為工作語言),我們採用「國語」與「英語」做為學校雙語教育的使用語言。然而,使用這兩種語言,並不會影響到孩子本身對於母語(如台語、客語、…
文/申惠雨;譯/林芳如 「植物跟小朋友似乎很像。」 曾經有位教導兒童美術的諮商者來到植物諮商室。這位諮商者主修美術,在很多地方上過班,目前從事兒童美術教育。 他待過許多不適合的職場,覺得很疲憊而辭掉工作,後來嘗試在大自然中待了一陣子恢復心情。他說和植物密切相處的時候,感覺到植物像是無條件給予的存在。…
文/布萊絲.葛羅斯伯格;譯/謝靜雯 有時候,刻意排除我的是孩子。就像茱麗雅,哥倫比亞移民的女兒卡門也是如此。 她就讀一所女子學校,是班上靠獎學金就讀的兩個學生之一,喜歡細心守護關於自己的真相。她對這些事情早已駕輕就熟:遺失的報告、傳聞中老師一直沒歸還的作業、她從未聽說過但即將到來的測驗、錯過的會晤、…
文/堀越英美;譯/陳令嫻 我個人認為兒童教育應該以體育為主,學科只需要一點時間就足夠了。 (瑪麗.居禮《居禮傳》[1]) 關於女兒的教育,瑪麗出乎意料地格外重視體育和實作。早上先是一小時的智育學習或手工勞作,接下來是外出散步、做體操、園藝和捏黏土。到了暑假會送去姑媽家,每天到海邊遊玩。兩個女兒幾乎玩…
文/布萊絲.葛羅斯伯格;譯/謝靜雯 在許多富裕孩子之中,也有一種大到足以擊沉鐵達尼號的特權感(sense of entitlement),彷彿他們害怕自己不真的夠格,而特權可以填補靈魂裡的破口。就讀紐約菁英私立學校的白人男孩,絕對很清楚自己在世界上所站的位置,以及如何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我在某間曼哈頓…
文/布萊絲.葛羅斯伯格;譯/謝靜雯 理解第五大道孩子的教養方式,就等於理解私立學校。紐約市前百分之一家庭的孩子幾乎全部就讀私立學校,雖然五個行政區裡的菁英特殊高中都有高品質的課程,包括史岱文森(Stuyvesant)、布朗克斯科學(Bronx Science)以及更新的布魯克林拉丁(以美國最古老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