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曉樂 作家李維菁寫過一篇文章〈隔壁家的小孩更適合當我媽的女兒〉,描述一女同學,舉止儀度都合於她母親的心水,「她的婚姻觀是我媽喜歡的,她的衣服是我媽喜歡的,她的髮型是我媽喜歡的,功課好又做家事,只微笑不大笑,不發表意見、不強出頭,也是我媽喜歡的」。《在所有母親之間》,女主角布萊絲深深願夢,「隔壁…
文/艾虔 《有型的豬小姐》是李維菁的散文集,書名頗爲奇特,來自早年的美國布偶電視劇,一隻風情萬種又兇悍的美女豬。然而,李維菁並不像電視劇裏的豬小姐老是欺負大青蛙,反而常常咀嚼生活、職場的苦澀,帶著累累傷痕,期許自己展現優雅有格調。其實,爲人處事若能偶爾跋扈像豬小姐,或許有益心理健康,至少自己心裡痛快…
文/李維菁 跳國標舞的人永遠處在沒有舞伴的恐懼中,絕大多數的人和我一樣,跳了一段時間也都還找不到舞伴,委屈地在團體課中,隨機和零散的陌生人,或者和舞伴當天缺席的倒楣鬼,手搭手跳一下。對方程度不好,你也不想和他跳太多次,怕跳了幾次成了固定搭檔,半推半就的人家就當你們定了下來。我的生活所有開銷,就只有跳…
文/李維菁 編輯寫信來向我邀這個專題:「一個人的遊樂園」,信中寫著她覺得我對於單身有種泰然自若的態度,也提到我曾經寫過「這個社會還是很難真正接納,單身或結婚只是不同的選擇,也很難接受這世界上有許多人的自我實踐或自我追求,需要大量的獨處才能完成」這樣的話。我看了愣了很久,開始反省,也從來沒有想過我在外…
文/李維菁 在週刊上班的可兒告訴我一段往事,隔壁組的女同事做個專題,必須採訪醫師意見,可是週刊形象不好,沒什麼醫生願意受訪。那女同事託了關係,終於訪問到一位大醫院裡頗為有名的年輕醫生,對方見到面又發現來的是位漂亮女記者,很認真地解說,終於讓她好好地交出專題,那女生感激萬分。 採訪結束後,年輕醫生對女…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她選擇突破自我、與世界產生連結的兩種方式,一是愛,二是藝術創作,但她在這兩件事裡都失去了自己,只留下無法填補的空洞。」 2015年夏天,維菁在一場由魚頭策畫、對談,我主持的系列講座「被忽視的作家」上,這麼描述麥卡勒斯。 那一天,我不時掉入維菁以和緩、清…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精明富有的愛米莉亞小姐愛上來歷不明且身有殘疾的駝子表哥,不但讓他登堂入室,而且把愛米莉亞小姐原本經營的雜貨鋪,變成一處鎮民每日歡聚的熟鬧咖啡館。 一天,變故降臨,愛米莉亞小姐的丈夫刑滿即將歸來,一場惡鬥一觸即發。 愛為何物?愛有否終點?輸贏…
文/葉維佳 《設計嘴泡‧新台客》是一本為時一年多的採訪文章集結,由藝術家、設計家黃子欽訪談臺灣的九位藝術創作者。文章最早由「黃子欽的設計嘴,泡」專欄在「Readmoo閱讀最前線」線上刊載,這次出版書中更加入多幅受訪者們的藝術創作,配合訪談攝影、理念的對話交流,形成一場充滿生命力的臺灣當代藝術展出。 …
撰文/駱亭伶、吳亭諺 攝影/張界聰企劃/小日子 場地提供/Kafemera 咖啡 寫了 20 多年散文與評論的馬家輝,最近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龍頭鳳尾》,描寫 1930 年代,黑幫堂口老大愛上英國情報官的一段香港江湖傳奇。而同樣曾為媒體人的作家李維菁,近年也選擇了以小說形式與讀者對話。寫小說是一種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