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希望作出改變,同時以「我就是這樣」擋下所有建議

文/薩曼莎.博德曼;王瑞徽 人多半都會想在生活中作出改變。正因如此他們才會走進我的辦公室,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隨著治療的推進,患者往往在面對必須實際作出改變的艱難過程中遇上瓶頸。他們往往更關心他人的變化,而不是為自己本身帶來任何變化。 「我就是我。」他們執拗地堅持。 這話我已聽過無數次了,加上一句…

想借助植物提升記憶力?這些植物是你的好選擇

文/郭姿均 經常服藥的失眠、焦慮者,到了中年常抱怨記憶力不好,多項研究發現常吃安眠藥不利認知及記憶力。2014年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加拿大與法國科學家調查阿茲海默症和苯二氮平類藥物服用量的關係與藥物的潛在風險。他們分析加拿大魁北克省健康保險計劃資料庫,追蹤曾接受醫生開立苯二氮平安眠藥的老人發生…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上更多堂體育課,孩子學習力更好

文/安德斯.韓森;譯/張雪瑩 最有說服力的科學證據顯現,運動可以提高兒童基礎教育三要素(閱讀、寫作、算術)方面的學業成績。這些學生並非來自美國常春藤盟校,而是瑞典南部斯堪尼省的本克弗盧(Bunkeflo)。 科學家在這觀察了同一所學校裡,兩個班級小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情況。一班是實驗組,另一班是對照組…

睡眠的每個階段能提供不同好處,失去任何一種,都會對腦造成損傷

睡眠並非不清醒。睡眠遠勝於不清醒。夜間的睡眠精緻複雜,充滿活躍的代謝過程,而且有一系列經過特意安排的獨特階段。 腦中有無數功能的修復要仰賴睡眠,且並非單靠其中一種形式的睡眠就能完成。睡眠的每個階段,包括淺度非快速動眼睡眠、深度非快速動眼睡眠、快速動眼睡眠,在夜晚的不同時段對腦提供不同好處。因此,沒有…

【讀者舉手】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是什麼?──《困在大腦裡的人》

文/Big Fish,采實文化授權轉載 不知大家是否想過,人之所以為人的特點是什麼?或許你會說,因為我們有思想,可以自主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是有「意識」的。那麼腦部受傷的人無法自主行為,是否就代表他們沒有意識呢?嬰兒也無法自主行為,狀態與這些人類似,是否也沒有意識?「意識」聽起來很抽象,具體來說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