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文青典型的數位創作計劃 發表於 7 5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有一個世代的文藝青年幾乎都是如此養成的:從村上春樹明白用什麼記號標示「文青」身分,從卡爾維諾明白小說有多少變化可能,有段時間非常聚焦於技術層面,有段時間會慢慢體理出創作與讀者、以及與創作者自己的關係。 這回mooTube請到的來賓,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靜物恆靜,孤獨恆在──王聰威《生之靜物》 發表於 14 3 月, 2017 By 讀者投稿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Riefka Aulia 文/陳冠良 零碎的生命現場,記憶的斷片,每個人一段又一段腹語般的獨白,疊床架屋地搭構起王聰威的新作《生之靜物》。小說家不直白寫出孤獨,而是更根本地從敘事形式層層撕剝孤寂的血絡經脈。不粗暴地刺探而入,卻細細密密地滲入。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在小說不被需要的年代,談文學的可能──側記張鐵志、王聰威、陳夏民對談 發表於 16 1 月, 2017 By 葉維佳 文/葉維佳 王聰威、陳夏民、張鐵志。 三位實力堅強的文化人,三位都有媒體或出版編輯經驗,三位不約而同選擇了這個冬天推出作品,三位卻用了完全不同的形式來呈現他們最新的嘗試。在逼人的寒夜裡,他們要談新書、談時下的文學變化,帶著搖擺的威士忌,也談談自己的文學這條路,和一點不輕易的決心。 《主婦的午後時光》x《燃燒的年代》x《生之靜物》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過動小說家的孤獨書寫:王聰威《生之靜物》 發表於 26 12 月, 2016 By Wolf 文/正好 「小說是志業,編輯是職業。」犢講座第44講一開場,身兼小說家與知名文學刊物《聯合文學》總編輯兩種身份的王聰威便這麼介紹自己,也揭示了他對這兩種身份的自我定位。 完整文章
排行榜 【本週最熱門】據專家統計:孩童的智商不斷上升,創造力的分數卻持續下降 發表於 9 12 月, 2016 By 黃培陞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wenael Piaser 文/黃培陞 完整文章
專訪 她不打算孤獨,最終卻在孤獨中滅頂──專訪王聰威談新作《生之靜物》 發表於 6 12 月, 2016 By 陳 心怡 文/陳心怡 2003年大阪發生了震撼人心的「母子餓死」事件,年僅二十八歲的媽媽與三歲兒子被人發現時,已經死亡三個月。報導指出這位年輕母親是為逃離家暴夫因而攜子離家,在友人幫助下免費入住公寓,距離原來住處二十分鐘電車車程,丈夫知道她的住所,她也仍持續上班一段時間,死前還有未領回的薪資。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11/18【犢講座44】孤獨的複雜,以及如何寫一本孤獨的小說?——王聰威《生之靜物》新書分享會 發表於 1 11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靈感來自於一則日本新聞,王聰威的最新作品《生之靜物》是首部描寫「孤獨死」的華文小說。他透過 Twitter 的格式書寫草稿,以 140 字的體例,迅速捕捉當下感受到的時代氛圍與想法,又準確反映現代社會片斷、疏離無比的人際關係。 「孤獨的複雜,以及如何寫一本孤獨的小說?——《生之靜物》新書分享會 」講座資訊 主講人:王聰威 時間:2016/11/18(五) 19:30-21:00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