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能賣多少錢?不為錢幹嘛偷書?

編譯/愛麗絲 快樂可以用偷的嗎?或者,這只是另一項人類與生俱來的使壞本領呢?——《偷書賊》 《偷書賊》裡的莉賽爾,一面騎著車,一面這樣問自己,儘管有深切的罪惡感,臉上還是禁不住浮現笑顏。由一本盜墓工人手冊開始的《偷書賊》,寫下用文字療癒人心的晦暗時代。而真實歷史中的偷書賊,則寫下一樁樁圖書館盜竊案。…

向大衛鮑伊致敬:挑戰閱讀大衛鮑伊的一百本書

編譯/陳慧敏 英國搖滾樂手大衛鮑伊離開地球兩年,他的兒子鄧肯瓊斯(Duncan Jones)透過推特邀請歌迷,每月讀一本大衛鮑伊喜愛的書,用閱讀馬拉松,懷念這位傳奇樂手。 2018年1月8日是大衛鮑伊的71歲冥誕,也是他辭世兩年又兩天的日子,紀念大衛鮑伊的報導和活動不斷,其中,HBO製作了《大衛鮑伊…

有些書被肢解分售,有些書成無主孤魂──2017年的高價書籍竊案及二戰時的大規模盜書行動

編譯/Jasmine 文字具有力量,文字形塑我們的世界觀,讓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傳遞意識形態、思想、文化與理念。如果當年納粹成功燒毀所有他們認定的「異端」書籍,並照計劃竄改相關歷史檔案與史書,如今的歐洲與世界面貌,會變成什麼樣子? 2017年初,發生兩則與「偷書」相關的重要新聞。一則是宛如電影的大型…

在縱橫交錯的歷史裡 去向各種遠方各個深處的昂然自由

「後世罪我者其春秋乎?」 「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若無《左傳》記錄還原春秋時期的真實景況與細節,相對於孔子《春秋》「正確」 的世界(各國)版本,「也再沒有一本用應然更替掉實然的歷史之書了。」 《盡頭》之後,唐諾決定寫一本小書,於是在一年內生出了這二十萬字的「讀」 《左傳》「想」《左傳》,甚至是…

在成人世界裡,「身份」說的話才會被聽見

「良知的聲音是如此微小,以致人們不願聆聽。」──卡洛·科洛迪(Carlo Collodi) 「謊言已走了半個世界,真話才在動身。」馬克吐溫曾這麼說道。在這個眾說紛紜的時代,從主流媒體到網路平台,從政客財團到一般大眾,話語權的爭奪戰無時不在進行。然而,發言者所處的社會位置,即階級的高低,與其掌握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