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美里獲獎後談到今後的寫作計畫時表示:「人活在世,必定會遭遇各種喪失,但我認為喪失並不是消失,每個人最終都不免一死,但那個人曾在世上存在,曾在人生中有所作為,即使在離世之後,那個人的所作所為仍會在世上留下回響。我想,小說家的任務就是用心傾聽庶民遭遇喪失後留下的回響。」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蒲團〉被稱為日本私小說的開山之作。 但老實說,我在大學時代讀到〈蒲團〉時,心裡嘀咕得很,似乎對所謂「私小說」留下了不佳的印象。 然而其後讀到車谷長吉的《赤目四十八瀧心中未遂》、中上健次的《岬》又有些改觀。 兩年前為了做功課,讀了正宗白鳥的《日本自然主義…
岩井圭也的《文身》是一本好看到驚人的小說。 這本書的故事,描述宣稱筆下所有小說都是根據親身經歷寫下的文學大師須賀庸一,在妻子自殺身亡後,發表了一篇主角毒殺自己太太經過的小說,因而藉由這樣的話題性登上文壇顛峰,並與受到此事影響的女兒明日美,於日後斷絕往來。 然而,就在他去世後,明日美隨即收到一份上頭有…
文/福田恆存(評論家) 戰後,坂口安吾曾經在《近代文學》上發表過一篇屬於南蠻文學(註:室町末期到江戶初期的宗教文學)的作品,之後昭和二十一年,《新潮》雜誌四月號再度出現他的文章〈墮落論〉,緊接著六月號又刊載了他的〈白癡〉,就這樣坂口安吾逐步成為戰後文學的代表性作家。這裡所收集的作品全都是和〈白癡〉同…
文/張文薰(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相較於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等日本近現代文學作家,中島敦對於台灣讀者來說可能是比較生疏的。但他筆下的人物:孔子與子路、悟淨、悟空、悟能、司馬遷與蘇武等,卻又是耳熟能詳的存在。不只這些中華思想文化經典的人名,中島敦也寫過《金銀島》的作者史蒂文…
文/鳳梨 Photo From wikipedia by Ogawa Kazumasa 1867年1月9日,明治天皇即位,未來,他將奠定日本成為亞洲強權的基礎。一個月後,夏目漱石接著誕生,他將深受明治時期風潮的影響,以全能的文采席捲文壇。 明治時期志士普遍認為民族國家需要有強列且優秀的國民性格作為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