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影從小說改編(近年來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很讚),看到片名自然就會想到小說的名字,這很直覺;但有些電影和小說沒什麼關係,就還是有人會聯想到小說的名字,或者聯想到的還不是小說──好歹「電影」和「小說」都屬於「描述故事」的形式──而是散文,甚至社會科學之類的非虛構書籍書名。 這種人要嘛書讀太多,要嘛是…
文/犁客 「今天的『推理自然入門課』,不是要講自然課;」理工科系出身、在中央廣播電台主持「名偵探科普男」節目,同時也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的冬陽,講座一開始就解釋自己給定的題目意義,「而是讓大家『自然而然就愛上推理』的入門課。」 畢竟,大多數讀者開始閱讀的情況是走到書店新書區,被某本書的書名、封…
當主管之後的人生到底有多崩潰?超速的學習方法到底有多會超?每回暢銷榜,都可以看到Readmoo的讀者都用行動告訴其他讀者:有些書真的很厲害,它們能修正你從前的誤解、提供你把事情做得更快更順的好方法,或者至少提供某種你以為不可能但事實上有可能達成的新想像。 當然,真要辦到什麼,得真去做;但我們也不該否…
活著的時候沒人在乎你是誰, 但你死之後大家就有興趣了。 ──《誰是被害者》 五一連假前,改編自天地無限長篇小說《第四名被害者》的八集電視劇《誰是被害者》,在全球Netflix同步全集數上線。片長480分鐘的故事在防疫期間正好滿足許多忍在家裡看劇殺時間的收視戶,網路上或讚美或批評的留言討論短時間內長出…
文/天地無限 如果不是另一位險些遭受毒手的女學生—當時就讀同校中文系四年級的周雨潔指證,警方的調查矛頭,絕不可能指向方夢魚。至少,在此之前,沒有任何線索,能將他與前三位被害人給聯繫起來。 而周雨潔的受害經歷也頗具有戲劇性。在方夢魚閉口不言、沒有任何第一手佐證材料的情況下,警方認為,這被偶然記錄下的犯…
每隔一陣子,就有人在各種論壇問「台灣有人寫推理嗎?」「有推薦的華文推理嗎?」,回應中也幾乎都會看到「華文推理都很爛所以我只讀翻譯書」這類邏輯明顯有問題的言論。 台灣的大眾小說市場發展相當古怪,但台灣的推理讀者及創作者,在網際網路發展伊始就已經在這個虛擬空間集結,多年來持續發展,在縫隙(及許多人奇妙的…
打開電視,除了重複的新聞畫面不斷放送之外,也有可能親眼目睹,記者在你面前拿著溫度計,往雪地一插,接著告訴你,合歡山降雪深度已達二十公分(不是該拿個尺嗎?),又或者是颱風天雨量可達九百毫米(mm)時,也能看到記者,拿著一桶九百毫升(ml)的水往地上一潑,告訴你「九百毫米就是這麼多」(自然科老師時常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