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賴天恆 妳的朋友跑去抗議。抗議的內容搞不好是為了臺獨,搞不好是為了統一,搞不好是為了紅花不夠紅、綠葉不夠綠,搞不好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國文課本等級的廢文。不管如何,他在直播,但手機快沒電了。他請妳拿個行動電源給他。 假設一:妳要把行動電源拿給朋友時,莫名其妙衝出來一個人,把妳的行動電源摔壞,…
文/黃之盈 當講師多年的他,學生常傾心於他的風趣幽默、妙語如珠。但當他回到家,卻像個不會講話的木頭人。 「你不是都跟學生談笑風生,為什麼在我面前就變成啞巴?」 「我哪有?」 「要你開口很難嗎?你有什麼毛病?」 砰,他把門用力一關,轉身出去。 每一次,當太太說他有毛病,他就很難受,他也是有自尊心的啊。…
人有義務要學科學嗎?這樣問好像有點奇怪,因為在現代,要叫人學科學,我們似乎不需要動用到義務:醫學、理工和生物科技如此熱門,顯示了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市場優勢。然而即便如此,台灣似乎也沒有成為科學精神瀰漫的社會,我們在臉書和line上分享經過媒體扭曲和誇大的「英國研究」,在各種攸關生活品質甚至生死的議題諸…
任何關於教育的爭議,不論是文言文、多元性別、本土意識,還是建構式數學,在正反多方論戰之餘,總有人提出「得要回到教育的目的來看,才知道什麼內容恰當」。我完全同意這個主張:教育政策是為了達到特定好目的的工具,要知道教育應該怎麼做,得要知道辦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上述教育爭議,是出現在國小至高中。這個階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