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整理/洪啟軒 講座開始,主講人譚光磊先跟讀者們說明選書緣由。國中時的他沉迷於英文電動,為了理解內容涵義,開始閱讀起英文小說,而家中書架上「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瓦特希普高原》,反而成了他少數閱讀的中文小說。他補充道,這老牌出版社還在,只是現已非純文學出版品為主要面向。 關於《瓦特希普高原》,主…
文/吳明益 二〇一八年初夏,我和黑潮文教基金會的朋友搭著暱稱「小多」的多羅滿號賞鯨船遶島。航行的伙伴有研究者、環境行動者、藝術家與熱愛海洋的人,計畫在十四天的航程裡,停靠包括離島的十二個港口,取得四十七個測量點「海水溶氧量」、「海洋廢棄物與塑膠微粒」、「水下聲景」的資料。 因為氣候不穩定,航程被迫切…
文/莊勝涵;人物攝影/Wu René 2017 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會場,在主持人唱名過後,以《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獲獎的黃宗潔緩步上台。她腳下幾近無聲,會場頓時安靜下來,或許是聚光燈太亮,此刻站在台中央的她把視線望向遠方,臉上看不出情緒,直到開口說話:「我沒想過一本講了那麼多悲慘…
文╱林蔚昀 兩個月前,出版社編輯和我分享一本他們正在做的書,是關於一個女生去爬山。一開始,她瞞著家人偷偷摸摸地和朋友爬山,或自己一人上山。後來,當她走過許多山,她帶自己的朋友去爬山,包括孕婦、小孩以及從來沒上過山的人…… 我說,這本書聽起來真有趣!編輯問我是否願意為此書寫一篇推薦序?當時一口答應,但…
文/韓奈德;譯/魯夢珏 三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我第一次看見鷹樹。要是我相信魔法、迷信或者宗教的話,就會把這當成一個吉兆,因為我的中間名就是馬奇。我希望大家都叫我馬奇,如果你叫我別的名字,我是不會搭理的。但媽媽堅持叫我彼得,儘管我告訴過她,我的名字是馬奇。 因此,在三月的第三個星期一,第一次見到鷹樹,可…
文/劉克襄(自然作家) 第一次接觸到《山、雲與蕃人》原文書的經驗,大概這輩子都忘不了的。那時是解嚴前夕,我鎮日逡巡於幽暗的台灣分館,尋找著自然志的相關史料。 有一回休憩時,走到擺放日文書籍的圖書架冊間閒逛。突然間,注意到了它。原書版本很小,約莫口袋大,接近角川文庫的版本。它和生硬的自然科學報告並列,…
文/楊南郡 1998年元旦,天下雜誌特別推出「影響200、飛躍2000」專輯,介紹400年來影響台灣最重要的200個人。其中,著名的博物學家鹿野忠雄以「開啟了台灣山林文學之美的殿堂」名列榜上,文中引用了一段鹿野描述高山蝴蝶生態的優美文字,並推崇: 鹿野忠雄不僅對台灣昆蟲、植物、生物地理學做出了重大的…
文/群星編輯室 台灣曾經是台灣雲豹、台灣黑熊與石虎的故鄉,但我們現在除了失去最後一隻雲豹,也面臨著失去黑熊與石虎的悲哀。曾幾何時,台灣是蝴蝶王國,大量美麗珍貴的蝴蝶卻早已瀕臨絕種。曾幾何時,清晨的各種鳥叫聲如今只剩下麻雀和燕子寂寞的鳴叫。 曾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數萬年甚至更漫長歲月的這些生物們,都到哪…
文/群星編輯室 當天晴好日出遊,面對大自然的美景不由得心生讚歎,回來總會與親朋好友分享哪裡哪裡好美好漂亮之類的話,想要再請對方「多說一點」卻再也蹦不出其他的形容了。彷彿他人僅從好美好漂亮這幾個字裡,就能體會你所感受的震憾。但怎麼可能?好歹該有一點「引人遐想」的文字吧。 詞窮的毛病怎麼治呢?讀這本書吧…
這是春季的最後一次大潮。薄薄的新月帶來潮水,一遍一遍舔舐岸邊沙丘上的海燕麥。靈巧一族來到峽灣與海間,一片長條形的離岸沙洲上。牠們是從渡冬的尤卡坦(Yucatan,墨西哥東南部)海濱,一路北飛而來。到六月,太陽把沙地曬得暖暖的,牠們會在島上或沙洲上產卵,孵出毛色淡黃的幼雛。但現在,經過長程飛行,牠們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