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連我自己都帶著獵奇心態。」李玟萱曾以《無家者》書寫萬華街友的生命故事,這回由珍珠家園婦女中心策劃、李玟萱採訪書寫茶室工作者、萬華紅燈區的生命故事為《茶室女人心》。採訪過程中,李玟萱曾好奇茶室產業所有工作細節,「坐檯是以小時計費嗎?半套、全套的差別究竟是什麼?」起初,她…
文/愛麗絲 「很多人說,我是具有脅迫感的編輯,」李金蓮笑稱自己似乎常是作者的壓力來源,曾任中國時報《開卷》主編、前後服務近二十五年,這回接下《我台北,我街道 2 》主編的任務,她和多位作家的熟識關係,讓台北在字裡行間流轉盛開。 邀約作家參與《我台北,我街道 2 》時,李金蓮除希望給予年輕作家展現才華…
文/doed 採編團隊 「如果怕燙就不要來打鐵。一打下去火花到處噴,過去打鐵的師傅拿小槌,燙在肚子,我們拿大槌的都燙在手。」──張秀榮,71歲,傳承第二代 穿過萬華街巷的寧靜,一踏進三秀打鐵店,立即聽到鏘鏘鏘的打鐵聲響。抽風機一打開,焦炭經火爐高溫煤燒、越燒炙熱,老闆張秀榮身手矯健地一個踏步,把燒得…
文/呂佩珊 「老台北」,這三個字近年來頻頻出現在各式介紹台北的文章,似乎藉由拉開時間距離,就可以在這座忙碌的城市中捕捉到一縷悠然氣息,為緊繃的生活帶來些許緩解。但老台北在哪裡?又要如何才稱為「老」呢?「老」與「新」或許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但順著歷史脈絡,我們或許可以稍為窺探昔日台北的風情餘影。 舊台…
文/犁客 「幾年前就有出版社找過我們,想要做旅遊書;」邱翊說,「我想了想,那也不是做不到,只是畢竟是第一本書,我還是想先好好地解釋我們在做的事、我們的理念。」 邱翊率領的「台北城市散步」團隊,先以大稻程在地導覽為主,幾年下來,導覽範圍已經涵蓋整個大台北地區。「現在你只要告訴我們想在哪個區域、做哪種主…
撰文/鄭雅文 攝影/簡子鑫 記得很小的時候,一大早就能聽到我爸推著涼粉車,「叮叮叮」穿過萬華的大街小巷。周圍的小朋友一聽到這個聲音,就衝去跟媽媽拿錢,說要吃涼粉,有時候媽媽給得晚了,爸爸的涼粉攤一溜煙就不見,大家只好匆匆下樓,追著他跑。長大後聽老顧客說起,才知道除了「涼粉伯」,我爸爸還有另一個外號,…
文/吳亮衡 本文與【故事‧說書】合作刊載 說到「文青」,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圖像會是什麼呢? 是像唐伯虎那樣風流倜儻的吟詩作對? 還是像呂赫若一般,同時擁有俊秀的外表以及令人欽羨的文采呢? 或許是一個帶著黑框眼鏡,總是坐在咖啡廳的角落,一邊輕啜咖啡,一邊書寫耐人尋味的華麗文字的文藝青年?又或許是一個坐在…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王春子 2007 年《好讀》的別冊《好書》裡,插畫作者王春子對自己作品《湯自慢》說:「我在《蘑菇》畫插畫、作設計時,就喜歡簡單的東西。○七年春天到歐洲旅行了三個月,回台灣後開始獨立接案子,這是我自己獨立的第一個作品。整體來說,雖然以電腦為工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