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慧敏 沒有活潑圖文和影音聲光不能吸引小孩?百年前,當英美兒童文學從說教開始走向娛樂趣味和教育性,在當時的出版工藝和概念,以典雅的封面,書頁穿插活潑的插圖繪畫,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和思考。 佛羅里達大學鮑德溫圖書館的歷史兒童文學網站將六千冊十九世紀出版的兒童文學,全數掃描上網,閱讀介面簡單,讀者可…
編譯/陳慧敏 《大亨小傳》作者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心臟病過世的前一年,寫下了 8,000 字的短篇小說《溫度》(Temperature,暫譯),故事主人翁「恰巧是」酗酒而有心血管疾病的作家。而這篇故事在他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塵封 76 年後,終於首刊在《The…
編譯/陳慧敏 嫌莎士比亞的文學太鹹溼,十九世紀初的英國醫生包德爾(Thomas Bowdler)乾脆自己把內容淨化,推出家庭版莎士比亞;怪馬克吐溫(Mark Twain)用了很多「黑鬼」字眼,種族歧視太深,阿拉巴馬州教授葛里本(Alan Gribben)在 2011 年改編「無黑鬼」版的《哈克流浪記…
Photo from pixabay CC by skeeze 編譯/陳慧敏 提到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人腦海浮現的形象很具體,穿白西裝、抽雪茄,講話表情平和,卻冷不防地迸出幽默又嗆辣的話,逗得滿堂笑。生長在一個世紀前的馬克‧吐溫,到今日都能鮮明地活在大家腦海裡,是因為演員仍不時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