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村上春樹高中時期的借書卡,引爆日本圖書館隱私戰爭!
編譯/林克鴻
一張圖書館借書卡,雖讓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年輕時代輪廓更加清晰,但也帶來了一場「真實版圖書館戰爭」。
日前日本神戶晚報(神戶新聞社)和網路新聞刊登了一則有關村上春樹老師的報導,介紹村上春樹年輕時就讀縣立神戶高中時期曾經借過的書籍,同時還附上了當時的借書卡,除了村上的名字外,就連其他學生的名字也清楚可見,報導一出,立即引發軒然大波,雖然村上春樹本人目前對此並沒有表示意見,但日本圖書館協會在經過調查後,以「在未取得本人同意下擅自公開他人閱讀記錄實為侵犯個人隱私」的理由,提出了糾正。
整起事件源自於神戶高中將校內圖書館的舊藏書捐贈給縣立圖書館,前職員永田實在縣立圖書館退回的法國作家約瑟夫‧凱塞爾(Joseph Kessel)著作《凱塞爾全集》中,發現了借書卡上村上春樹的名字,並將資訊提供給神戶報社。
事發後面對各方的責難,校方對於捐贈書籍未確實抽出借書卡,並讓非校內人士發現此卡一事深感歉意,同時也承諾今後將加強管理作業。
神戶報社方面,雖然對於照片沒有遮蔽其他借書人姓名一事,表示有欠周詳,不過對於該篇報導,報方認為,報導目的還是有公益面的考量,希望能在諾貝爾文學獎發表之前,讓讀者透過年輕時閱讀的書籍更進一步瞭解村上春樹的創作歷程。
日本圖書館憲法,用意在保障自由思想空間
雖然村上春樹是眾所皆知的公眾人物,但日本圖書館協會基於「圖書館自由宣言 1979 年修訂(図書館の自由に関する宣言 1979 年改訂)」,認為神戶報社的報導依舊不妥,特別是在第三項「圖書館應為使用者保密(図書館は利用者の秘密を守る)」當中的三點原則:
- 閱讀書籍屬於個人隱私,圖書館不可洩漏使用者的閱讀相關資訊。不過基於日本憲法 35 條,當確認搜索票時不在此限。
- 閱讀資訊外,使用者運用圖書館的任何相關資訊,圖書館同樣不可侵犯使用者個人隱私。
- 使用者閱讀與進出圖書館屬於圖書業務上所獲知的秘密資訊,圖書館必須負起保密的責任。
關於這項宣言,它的起源是對圖書館在二戰之前淪為思想控制機關所做的反省,宣言制訂於 1954 年,雖然並沒有實質的法律約束力,但日本圖書館界將它稱為「圖書館憲法」,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於這次村上的報導,圖書館界認為這已經抵觸了「使用者秘密」的規定而紛紛發聲。加上報導公開前未獲得村上本人同意,並粗心把其他借書人一併公開,考量到網路資訊廣泛傳播的特性,無論是學校圖書館或報社,日本圖書館協也深切希望它們日後能更深入瞭解圖書館的自由理念。
另外,若是對於日本「圖書館自由宣言」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也可以閱讀由日本女性作家有川浩以此宣言為基礎所撰寫的小說《圖書館戰爭》(台灣角川),該系列也在 2008 年獲頒日本科幻小說文學獎〈星雲賞〉,之後還陸續推出了漫畫、動畫與真人電影作品,都在日本創下了不錯的佳績。
延伸閱讀:更瞭解村上春樹和他的創作歷程
- 一支二壘安打,讓村上春樹一躍成為大作家:「那一刻……我想我可以寫小說」(上)
- 村上春樹:如果他們沒有選上它(聽風的歌)…很可能我永遠不會寫另外一本小說(下)
- 村上春樹問答現場轉播:聽音樂、取名字、戀愛建議……且聽大叔怎麼說
資料來源:Sankei、Big Globe、Yahoo JP、公益社団法人日本図書館協会 図書館の自由委員会、図書館の自由に関する宣言、図書館戦争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