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派】所謂「閱讀生活」,並不是把書店的空間騰出來賣精品

從蔦屋書店來台,看世界各地的獨立書店

文/犁客

最近日本蔦屋書店進駐台灣,引起出版業、通路業者、藝文愛好者們的好奇與討論,有些人認為可以感受到類似誠品書店剛在台北出現時的氛圍,有人就事論事地觀察到開張後的人潮暫時似乎參觀的多購書的少。

事實上,在〈【日本特派】所謂「閱讀生活」,並不是把書店的空間騰出來賣精品〉就曾提過:蔦屋的經營重點並非傳統想像的書店,而與社區及生活方式的設計有關──而相同的企圖及努力,在全世界各地的獨立書店經營者身上,幾乎都看得到。

當許多報導及媒體浮面、單方向地反覆報導出版業的蕭條情況時,其實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都仍有許多不同的書店經營者在進行不同嘗試。這些作為,實在比一味唱衰來得重要太多啦!

柏林獨立書店

當時已經接近午夜,而這家小店還擠滿了人群,分享故事、四處傳閱書籍,或跟著DJ播放的歌曲舞動,這是一種透過親密的對話建立起來的社群,無法在線上複製。

▶▶全球出版退縮狂潮中屹立不搖的柏林獨立書店──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倫敦獨立書店

為了慶祝書店八十歲生日,Heywood Hill設計了這個名為「一生圖書館」(Library of a Lifetime)的獎項,不論贏家住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往後一生都會在每個月免費收到一本書店根據贏家個人閱讀口味親自挑選的精裝版新書。

▶▶這家書店將在未來的每個月免費寄一本書給你!

這家書店將在未來的每個月免費寄一本書給你!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Herry Lawford

巴黎莎士比亞書店

畢奇女士和她的小小書店,真的守護了許多尚未長成的文學巨匠,比如海明威、詹姆斯.喬伊斯。他倆在二○年代先後來到巴黎闖蕩時,都曾受惠於畢奇女士的援助,而喬伊斯那本驚天動地的天才作品《尤里西斯》(Ulysses)甚至是在畢奇女士不畏艱難地堅持下,才得以問世付梓的。

▶▶巴黎文人永遠的鄉愁──塞納河畔的「莎士比亞書店」

日本蔦屋書店

1983 年創業初期,蔦屋書店率先打破了舊書店只賣書本的傳統,大膽把電影、音樂結合,成為一家複合式的書店,以創造「愉悅度過閒暇時間」的空間為指標,引領當時年輕人的生活風格。

▶▶【日本特派】所謂「閱讀生活」,並不是把書店的空間騰出來賣精品

清邁獨立書店

聽到這樣的空間規劃,就像聽到一位朋友篤定的告訴你,我會變得更好,請放心為我期待。從那一次回來之後,就不斷想像,走上書店二樓,推開窗後,將會有孩子的笑聲從天降落,那是我在清邁的閱讀時光。

▶▶【讀者舉手】閱讀清邁獨立書店,生命裡一片書籤

【讀者舉手】閱讀清邁獨立書店,生命裡一片書籤

台灣的獨立書店更加精采:

  1. 【獨立書店與街區風貌】從解決問題開始壯大──水牛書店
  2. 從解決問題開始壯大──水牛書店

  3. 【獨立書店與街區風貌】重新找回讀者對閱讀的熱誠──三餘書店
  4. 重新找回讀者對閱讀的熱誠──三餘書店

  5. 【獨立書店與街區風貌】90% 的書店──永樂座書店
  6. 【獨立書店與街區風貌】90% 的書店──永樂座書店

  7. 「從閱讀獲得自由,是青鳥存在的意義」──專訪青鳥書店店長蔡瑞珊
  8. 「從閱讀獲得自由,是青鳥存在的意義」──專訪青鳥書店店長蔡瑞珊

  9. 【有河BOOK × 註書店】開一間小書店賣自己想要的東西與生活
  10. 686(圖左)eggy(圖右)
    圖片授權/小日子享生活誌
  11. 一腳轉進月亮文的世界──與「燦爛時光書店」一同探訪南勢角的緬甸街
  12. 南勢角華新街上的緬甸文店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