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墜落前,已在內心慢慢殺死自己──專訪《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作者吳曉樂

文/貓君 「抱歉。我以為我活下來了。但我並沒有。」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後稱《少女》) 張愛玲曾說:「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佐野洋子則在散文集《靜子》中點名了「獻給我從未愛過的母親」。無論是毒母或惡母,那些試圖把孩子的腳削成正確尺寸的母親、一幕幕濃於水的血緣悲劇,始終存在於每…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你說你那個叫什麼文學!?

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華文,寫出來的文學作品是台灣文學。這很直覺,沒什麼問題。 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英文,寫與台灣相關的文學作品,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英文,寫的作品與台灣無關,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是台灣人,使用華文或者台文,寫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故事,算是台灣文學嗎?如果作者不是台灣…

作家必須伸出那根手指,指出不同的可能性——專訪《我們沒有祕密》作者吳曉樂

文/愛麗絲 「我太喜歡簡曼婷了,她好活生生啊,」新書《我們沒有祕密》眾多角色裡,吳曉樂最喜歡這個補習班老師角色,碎嘴八卦,絮絮叨叨,人生裡滿佈悔憾的比上不足,只能期待從別人的不幸比下有餘。「這種人通常在現實中活得不怎麼好,當你活得有一點缺陷時,會很想知道別人在幹麻,」就像火災、刑案現場封鎖線外的圍觀…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17:超級萌與一陣涼

有的人學貓叫讓人眼冒愛心覺得超級萌,有的人學貓叫讓人加冷筍背後一陣涼──這回閱讀榜,介紹炎炎夏日讓人背發涼的精采小說,打通陰陽二界,節電環保又省冷氣費! 超自然事件來自創作者的想像,現實人生則是創作者的觀察甚或親身經歷,無論熱血還是陰森、貴氣還是衰毛,與讀者分享的都是人間情事。當你和這些讀者一樣點開…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17:和坦克人住在一起的他們不認得坦克人

1989年6月,坦克車開進北京鎮壓抗議群眾,一名手上拎著塑膠袋、彷彿剛到市場買完東西的男子,站到坦克車前面,擋住了一排縱列前進的坦克──這是舉世聞名的「坦克人」照片,記錄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歷史時刻。 三十年來中共政權無所不用其極地將這事掩埋、消音,不惜直接侵犯人權,是故這事就發生在北京街頭,但現…

【一週E書】海海人生,難免卡卡時刻,你需要讀讀吳曉樂

文/犁客 有些作者喜歡在文字裡頭對人對物對事對全世界東嫌西嫌,可能是作者的眼界高過珠穆朗瑪峰所以一切只配他用鼻孔去瞧,也可能是作者曖曖內含光外表有缺陷所以被全世界或排擠或欺負或無視或反正做某些過份的事。 而有些讀者喜歡讀這類文字。 這當然沒有什麼問題。閱讀這事有多種功能,有時可以用來取暖──唉呀呀這…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15:用降龍十八掌對付海量資訊攻擊

很多人看過金庸作品改編的電影或電視劇,很多人也玩過冠上金庸名號的遊戲,很多人因此回頭讀完了金庸的武俠小說,但,等等──你的金庸,有可能不是最經典的金庸。 市面上流通的金庸小說已經經過金庸自己不只一次的修改,而金庸最流行、被改編最多次、吸附最多金庸迷和引發最多討論的,並不是最終那個版本,而是江湖上人稱…

「有錢人並不覺得那是什麼不光榮的事,他們不在乎。」──專訪《上流兒童》作者吳曉樂

文/犁客 「我本來就是在臉書上寫東西,」吳曉樂認真地說,「出版社找我之前,我其實沒有想過會出書。」 大多數寫作者都在童年時期就養成閱讀習慣,這個習慣可能並非刻意養成,而是某日挑選某書時突然意識到:「我要閱讀。」對吳曉樂而言,這本書是《仲夏夜之夢》。「大概七、八歲的時候,在安親班找到的書,」吳曉樂回憶…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10:無論在聚光燈裡還是聚光燈外,這都是生活需知

到京都住兩年,做一部與台灣有關的金馬獎得獎動畫;到內蒙古找大象,拍一部與人生有關的金馬獎得獎電影。那些亮眼的獎項,來自靜默沉潛的文字,或許是自我探究的散文,或許是反映生活的寓言。 人生在世,有些時刻得成為為了領獎走進聚光燈下、舉手投足都被放大檢視的焦點人物,更多時刻雖然身處聚光燈外,但很明白典禮能夠…

馬欣X安溥,漫談當代階級圖像──「那些階級教我的事」座談會精華紀錄

文字整理/張桓瑋 身處階級必然存在且持續洗牌的當代,霸凌事件蔓生野長,宮鬥劇點擊率一再刷新,同志繼續被抹髒潑漆、婚姻平權仍未達陣⋯⋯這世界有太多憤怒無法出清,在階級的十字架上,人們常常動彈不得。 馬欣與安溥,一個將電影中的暗黑渣滓淬煉出光澤,一個透過音樂栽出千萬般花樣,二者文字皆如針刺穿沉默,柔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