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患者在住院第一天試圖自殺兩次,但保險公司說她只能住兩天。

文/譚亞‧魯爾曼;譯/張復舜、廖偉翔 「我自己離開的時候是這樣,」這位精神科醫師繼續說道,「當時有位病人來到我的病房,在頭一天結束時已經試圖上吊自殺兩次,但服務使用評估單位(Utilization Review,醫院內部與保險公司協商的處室)說她只獲准住院兩天,等下就得出院。我不斷想著,如果她自殺了…

醫師預設病人主訴是真實的,若否,主訴即是疾病的一部分

文/譚亞‧魯爾曼;譯/張復舜、廖偉翔 有個病人在巡房的時候神智似乎完全清楚,但人卻待在醫院,這是因為經過兩年的精神動力心理治療後,她突然告訴她的治療師,她擔心治療師腿上的綠色斑點。她也從來都沒有用過「罹病」這個詞。然後還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物理學研究生。他正從第一次的躁症發作中逐漸恢復。他的父親得過…

李維史陀的田野「成年禮」──初識蛆的滋味

文/羅素玫 Alik Nikar(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飲食的課題在人類學研究裡經常出現,然而卻充滿不被重視的矛盾。早期人類學的飲食書寫作者多為女性人類學者或是人類學家的太太,在學科書寫的政治上帶有一種非正統的污名。直到著名的人類學家明茨(Sidney W. Mintz)撰寫了經典的飲食著作《…

【讀墨暢銷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17:和坦克人住在一起的他們不認得坦克人

1989年6月,坦克車開進北京鎮壓抗議群眾,一名手上拎著塑膠袋、彷彿剛到市場買完東西的男子,站到坦克車前面,擋住了一排縱列前進的坦克──這是舉世聞名的「坦克人」照片,記錄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歷史時刻。 三十年來中共政權無所不用其極地將這事掩埋、消音,不惜直接侵犯人權,是故這事就發生在北京街頭,但現…

做這工作,要會聊天──專訪《田野的技藝》《辶反田野》作者群

文/犁客 「其實不該說『田野調查』,」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郭佩宜說,「我們會稱為『田野工作』,field work。」 郭佩宜等十餘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及研究機構的人類學老師,在2019年初出版了《田野的技藝》及《辶反田野》兩部合集,前一本記錄了他們初為人類學者、進入田野工作時的觀察故事,後一本則是從事…

26道門:永遠走向界限以外的知識,門一開就通往驚奇、顛覆與未知。

文/蔡晏霖 1. 二零一一年的某個冬日早晨,我和修(Hugh)來到一間俯瞰台北盆地的山頂別墅。熱情的主人首先引我們進入一個房間,室中心的大桌上陳列著一客又一客的菲力、丁骨、牛小排與佈置整齊的刀叉。鄰室裡,另一張大圓桌則擺滿紅魽、黑鮪、青魽等生魚片料理。一切如此豐盛雅緻,我們卻無緣大快朵頤,因為所有的…

一本人類學家寫的昆蟲誌?涉入、投射、對比:人與昆蟲的異與同。

文/李宜澤 昆蟲作為知識 「人類學家為什麼書寫昆蟲,而不讓『專業的』昆蟲學家來就好了呢?」初次閱讀《昆蟲誌》的讀者,也許會產生這樣對人類學者「跨界」處理「專業」議題的質問。如同對於研究人類生活世界裡的民族植物,宗教儀式,經濟活動,甚至傳統慣習人類學的質疑,為什麼不讓植物學者,宗教學者,經濟學者,法律…

越南是母系社會?這誤會可大囉

文/張正 對越南一個積非成是的迷思 越南和中國的糾紛一向沒斷過。雖然兩者皆緊鄰台灣,且兩者爭奪的海域名義上也屬於中華民國,不過我們向來不太關心。直到二○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因中越糾紛而暴衝失控的越南民眾,攻擊台商工廠。 血腥味吸引了台灣媒體的注意。無奈越南與中國的糾紛何其複雜,台灣在其中的角色何其尷尬…

楊照:透過閱讀「時代小說」,日本人試圖回答「日本,到底是什麼?」

文/楊照 「時代小說」可不是浮世繪,這個新興類型小說中刻劃的,不是江戶時代的庶民風俗,也不是江戶時代繁盛的商業活動,「時代小說」裡看出去的江戶時代,是一個「武士時代」、「劍俠劍豪時代」。 最有趣的問題,不能不問的問題,為什麼經過美國人的十年看管,日本人非但沒有忘掉武士與武士道,反而美國人前腳剛走,日…

【GENE思書軒】人類學家的芭樂書寫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經典名著《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的開場寫道: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