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維佳 《設計嘴泡‧新台客》是一本為時一年多的採訪文章集結,由藝術家、設計家黃子欽訪談臺灣的九位藝術創作者。文章最早由「黃子欽的設計嘴,泡」專欄在「Readmoo閱讀最前線」線上刊載,這次出版書中更加入多幅受訪者們的藝術創作,配合訪談攝影、理念的對話交流,形成一場充滿生命力的臺灣當代藝術展出。 …
文/臥斧 二○一五年初,「Readmoo電子書」邀黃子欽和小子兩位設計師,在國際書展會場舉行的「犢講座」上對談。時間太短,想講的太多,講座結束後,「Readmoo電子書」和黃子欽都認為:接下來需要有個專題,讓黃子欽把自己想講的、想問的,有系統地整理出來。 「有一回讀到森山大道的採訪,讓我想起自己也很…
群星文化執行副總編輯/李清瑞 說到「台客」,你心裡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呢?是陳昇、伍佰、MC HotDog 的台客搖滾?還是穿著藍白拖、嚼著檳榔、喝著保力達 B 的鄉土男兒? 「台客」一詞最初是在一種族群意識氛圍下誕生的詞彙,然而隨著時代變化,「台客」的意義也不斷地被詮釋,任何被認為很「台」的特徵…
文/黃子欽 日本時代、民國時代、電視時代、廣告時代、網路時代……,現在我很想有一個台灣時代。 讓我們來找一些台灣的圖像物件。日本時代是明信片,街道、景點、農業、風俗,一種殖民地的標籤印象。民國時代是洗腦課本,長江黃河萬里長城、反攻大陸、士兵剪影、眷村、梅花、保密防諜。電視時代是各種童年代言人,無敵鐵…
口述/黃子欽、何佳興、聶永真,文字整理/林毓瑜 黃子欽:二○一五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出版會出版了《T5:台灣書籍設計最前線》,訪問聶永真、小子、王志弘、何佳興、霧室五組台灣書籍設計師,及相關出版周邊,探討台灣近年裝幀出版的創作能量。聶永真、何佳興也到日本參加座談。 針對《T5》的日本衝擊議題,何佳興…
文/何宛芳 「這個大概就是我的起點,」採訪才一開始,黃子欽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檔案夾,厚重的一大本,看得出有些年歲,但整理得十分清爽。 黃子欽邊翻邊回憶,那時候還在台南念高中,因為編校刊需要圖片,就用影印的方式做了拼貼:老家附近的魚塭、交錯出現的房舍與路燈灑下的街道,這些景物、線條,就是最初的創作源頭…
採訪對談/黃子欽;整理/陳怡慈攝影/蔡仁譯;作品提供/小子 關於草莽、台客的設計,我會想起水晶唱片的《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就在我們生活周遭的聲音與素材,卻能給我們陌生又熟悉的體驗。每次看到小吃店招牌上的楷體字,我就會覺得:「為什麼這種字體在看板上 OK,非常生動,而用在書上就被嫌醜呢?」抓不到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