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絕危機、瀕危與重生,在時猶未晚時,保存美好……

撰文/李永適 攝影/涂植鈞 100年前,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命名發表了臺灣特有的櫻花鉤吻鮭,他在著作《泰雅的呼喚》中描述,派駐在大甲溪上游梨山社的日本警察,從廚房的水缸中發現櫻花鉤吻鮭,探詢原因後驚訝地發現,櫻花鉤吻鮭是從羅葉尾溪的溪溝沿著取水用的水管進入廚房的水缸。1970年代山區的開發以及興建水庫防…

究竟是多強的力量,能把人推離家園、放棄所愛,走入未知?

撰文:李永適攝影:約翰.史坦邁爾 JOHN STANMEYER 大約在6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從東非大裂谷出發,展開智人第一場大冒險,他們以狩獵、採集維生,途中與尼安德塔人混種,最後抵達南美洲的最南端。 2013年冬天,保羅.薩洛培克打算追尋先人的腳步,以徒步行走的方式沿著人類第一次探索地球的路線,並且…

我們必須有50%的海洋受到保護,才能改變現況

文/李永適;攝影/瑞貝卡.黑爾(REBECCA HALE) 今日的海洋有5%受到保護,但科學告訴我們,必須有50%的海洋受到保護,才能改變現況。 安立克.薩拉是一位海洋生態學家,專門研究海洋受到的人類衝擊。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其實是在為海洋撰寫訃文。2008年,他離開學術圈,加入國家地理探險家的行列,並…

海洋微塑膠,要塑膠還是要地球?

撰文/李永適;攝影/大衛.李特舒瓦格 DAVID LIITTSCHWAGER 在夏威夷外海用細網連續拖撈八分鐘, 就能撈起2459個塑膠顆粒,大多數只有沙粒大小;細網也撈到一團碎裂的漁網(右方)和一個塑膠瓶蓋(右下方)。 我們看得到的海洋垃圾是漂浮在海面上的瓶罐、塑膠袋、廢棄漁網,以及堆積在海岸邊的…

翻開達文西筆記本,探索雋永的智慧

文/李永適 達文西 雋永的智慧 每一張達文西手稿都展現了他踏上的智識、科學與哲學旅程。 達文西的藝術成就斐然,〈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是最著名的畫作,不過他的手稿更能夠展現出他特殊天賦的內在運作模式。達文西把他對自然世界的觀察以及創意設計,以素描與書寫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筆記透漏了達文西如何靠著…

未來,我們將生活在什麼樣的城市裡?

文/李永適 巨型都市解決方案 城市因人而生。6000年前人類因農耕生活而開始定居,在美索不達米亞出現了最早的城邦,隨著人類文明的進展,城市不斷擴張,並且演變出各種不同的樣貌。 時至今日,全球人口最多的東京大都會,居住了大約3700萬人,根據聯合國估計,到了2050年,全球的都市人口將達到67億人,我…

聆聽外星人的聲音

文 / 李永適 宇宙中真的有我們可交談的對象嗎?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認為,與其把科技與勇氣用在發動戰爭最後自我毀滅,不如用於擴大我們對地球和宇宙其他居民的了解。 自從2009年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展開觀測任務以來,科學家已確認近4000顆系外行星,其中有9顆與地球大小相近且位於其母恆星的適居帶,未來這個數…

鋰礦淘金熱——玻利維亞的鋰礦夢

文/李永適 隨著行動電話、電子產品和電動車帶動鋰電池的需求成長,預估從現在到2025年,全世界對於原料碳酸鋰的需求量將再增加15萬公噸,總計達42萬公噸。在過去四年間,鋰的價格也上漲了將近三倍。被喻為「21世紀白色黃金」的鋰是最輕的金屬,能儲存大量電力,因而在全球各地掀起了採礦熱潮。 鋰工廠的工人使…

菲律賓新英雄:移工的故事

文/李永適 攝影/HANNAH REYES MORALES 今年2月,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下令暫停輸出勞工到科威特,起因是不斷有菲律賓女性勞工在科威特受虐致死,他同時呼籲在科威特工作的菲勞盡快返鄉,但仍有26萬人甘冒生命安危留在科威特,因為家鄉有弟妹與雙親正等著他們的薪水來改善全家生活。儘管杜特蒂透過各…

《侏羅紀公園》從琥珀化石中找到恐龍的DNA再進行復活計畫,真實世界也可以嗎 ?

文/李永適 胡岡谷地蘊藏了大量的白堊紀琥珀化石,但當地長年內戰、瘴癘橫行,難以與世人見面。     三年多前,中國地質大學的年輕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第一次發給我看他從緬甸取得的一批新標本照片時,我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那是第一次在琥珀中發現疑似恐龍生物。在其中一件較容易辨認的照片中,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