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大國海盜在臺灣──飛箭過海的帝王夢 發表於 24 1 月, 2022 By 果子離 Photo Credit: Takaoclub 前一篇〈大國海盜在臺灣──林道乾的神鬼奇航〉說,縱橫海上的林道乾,據史載,曾登臺落腳於安平,但後來的傳說都與高雄有關。讓林道乾來到高雄的是《鳳山縣志》。 完整文章
果子離群索書 【果子離群索書】大國海盜在臺灣──林道乾的神鬼奇航 發表於 20 1 月, 2022 By 果子離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台灣水鳥研究群 彰化海岸保育行動聯盟 林道乾是明朝時期的海盜,也是臺灣史上留名的人物。有此一說:林道乾是最早登陸臺灣、有名有姓可考的第一人。 我特別留意林道乾,因為他留下一些傳說,與高雄壽山(柴山)有關。講到柴山,很多人想到山上凶悍搶奪遊客手中食物的臺灣獼猴,而我更早的記憶是數十年前當兵時期,從步兵學校受訓完成分發,幸或不幸,抽中金馬獎,農曆新年後就要搭船去金門。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紀錄職魂,就是尋找「台灣製造」的DNA 發表於 6 1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無明 ※原刊於【Matters】,經作者同意轉載 孟子曰:「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意解每凡一個人生活中的各種所需, 都是有賴百種職業為你謀劃完成。 的確由出生至往生,沒有人能孤身一人。來到此世時,現代社會大都靠醫生及其團隊為母親接生。古代在未有醫生的時候,就有「執媽」 幫人接生。 行業像是跟著時代而轉變, 「執媽」被醫學昌明而取替,但接生的需求總是存在, 完整文章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要有「某某價值」、還是要「發大財」? 發表於 17 7 月, 2019 By 祁立峰 Photo Credit: Wiki 高中開始讀簡稱「文教」的《文化基本教材》以來,我最怕的就是滿滿的、滿滿的X話的《孟子》。《論語》當然也有X話,且我非常respect至聖先師孔子,只要當一個教育家,誰難免要講幾句X話。好在《論語》只是記言體,篇幅短小,硬背強記就撐過去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疊字不是現代人專利,古人也愛講,講到變成吉祥話 發表於 16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黃庭頎、謝博霖 「它它巸巸」可說是一句歷史悠久、淵遠流長的吉祥話,無論是西周還是東周都非常愛用。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也產生過不同的面貌。早在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就曾經出現「它它受茲永命,無疆純佑」和「阤阤降余多福」的用法,這裡的「它它」和「阤阤」都表示經常、永遠的意思,就是祭祀者希望過世的祖先或神明,可以經常保佑他擁有很多的福氣。 完整文章
老貓出版偵查課 【老貓出版偵查課】怎樣建立閱讀習慣 發表於 21 3 月, 2017 By 老貓 圖片來源:PAKUTASO 臉書上看到臉友發了一則他國小女兒的「智慧存款簿」(也就是閱讀紀錄表)照片,他提到幾個女兒填寫時的困難,最後發了一句感嘆: 我總覺得表格化的清單紀錄,不免隱藏某種「重數量不重質」的態度。 看到這則短文我忽然明白這幾年來,儘管教育部花費龐大的力氣、資源,在全國小學推動深根閱讀計畫,每年勞師動眾,但台灣的國民閱讀率卻始終每況愈下的原因了。 完整文章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理科男的嘴砲攻城戰──《墨子》的機關術 發表於 7 2 月, 2017 By 祁立峰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ulio Martínez 以前我們中學讀文化基本教材,講到墨家大概就是把「兼愛」、「非攻」這兩個關鍵詞畫重點就行了。再講細一點,介紹墨家的非樂、薄葬等節約政策,大概也差不多了。我們之前介紹過孔子的劣徒們,其中有個被他罵「朽木不可雕」的宰予,就對儒家守喪提出反駁,而不為了喪葬禮俗耗費太多資源和社會成本,基本上就是墨家的主要政見。 完整文章
專訪 我跟年輕人談夢想,而真正該受教育的都是那些大人!──專訪范毅舜 發表於 5 1 月, 2017 By 陳 心怡 文/陳心怡 范毅舜的新書《普羅旺斯的聖誕夜》封面是一扇白窗襯著漸層的紅色窗簾,書腰與內頁重複寫下:「只要我真誠又良善的生活著,就當得起這世上的一切美好事物。」這個冬季少了低溫急凍,從聖誕夜到跨年,《普羅旺斯的聖誕夜》像是一份暖冬濃厚的祝福;但最初,范毅舜並未預期這本書會是這個樣子。 如果說,藝術家的創作是不斷挑戰、不斷創新,《普羅旺斯的聖誕夜》即是范毅舜意外產出的結晶。 完整文章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文青與小農從古代就在吵了啦!——孟子與農家 發表於 17 5 月, 2016 By 祁立峰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chattygd 上次我們談到孟子與告子之間那場、關於「人性」到底有無善惡的辯證。同段論證裡,告子還說過另一句著名的話,「食色性也」。確實,貪食好色乃人類維繫生命和繁衍後代的驅動力,而這樣的饞相或淫心即便非刻意為惡,但也與什麼仁義禮智相去甚遠。在未能觀察基因或去氧核糖核酸的年代,告子也算是敏銳掌握到人類演化學的核心。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