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探討人性,我認為惡的元素應由人類來承擔。」──專訪怪奇作家小田雅久仁

筆訪/犁客;筆答/小田雅久仁 感官是我們與外部世界的接點──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在心裡形塑我們對世界的解釋,滿足感官的需索,就是我們的欲望。而當這些感官回饋給我們某些異常時,我們認知的世界就會歪斜,我們的欲望就會失控。 小田雅久仁的《禍》裡頭,充滿這樣的故事。 這些…

【上山頭拚書影】《絕筆》:只有真正熱愛寫作的人,才能寫出這樣的一本犯罪小說

自2005年的《Colorado Kid》到現在,史蒂芬.金在犯罪小說方面的創作,有著日益增加的傾向。除了《Blaze》與「霍吉斯三部曲」的《賓士先生》(Mr. Mercedes)及《誰找到就是誰的》(Finders Keepers)外,他更在最後一部的《我們還沒玩完》(End of Watch),…

【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四疊著四,自《四季》開始,史蒂芬.金的第四本「四篇集」

只要你是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書迷,應該就對《如果它流血》(If It Bleeds)這種收錄四則中篇小說的中篇集形式並不陌生。 打從1982年推出的《四季》(Different Seasons)開始,金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這種「四篇集」。包括在台灣拆成兩冊的《午夜2點》與《午夜…

【讀墨使用祕技:電書就要這麼讀!】總裁到底有多讀!

你曾為了《追風箏的孩子》感動落淚,你曾為了讀《羊毛記》而徹夜未眠,你曾為了《風之影》而想買機票到西班牙尋找「遺忘書之墓」,你也曾為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而,呃⋯⋯嗯咳,重點是,沒有總裁,這些書你可能都看不到。 不是,不是格雷總裁。 上頭提到的暢銷書,都是光磊國際版權的譚光磊引進的,入行之後他除了將大…

【讀墨閱讀榜:這本大家讀最久!】Vol. 18:小說越厚越好賣⋯⋯嗎?

曾經有一段時間,厚如磚頭的翻譯小說深受國內讀者喜愛,當時「小說越厚越好賣」幾乎像是真理,雖然事實上這只是禁不起考驗的都市傳說。奇妙的是,這狀況還不只在台灣發生過,在日本也發生過,東野圭吾還寫過一個短篇諷刺這事,說作家和編輯為了讓書變厚,不但在情節行進中加了很多不必要的資料撐字數,還用了誇張的裝幀方式…

即使書名是《局外人》,但真正能引發共鳴的,始終都是如同你我一般的「局內人」們⋯⋯

文/劉韋廷 自二○一四年《賓士先生》開始的「霍吉斯三部曲」,可說是史蒂芬.金創作生涯中較為特殊的著作。在這個系列裡,過往以恐怖小說聞名的金,不僅首度挑戰他個人十分喜愛的冷硬派偵探小說,到了二○一六年最終作的《我們還沒玩完》時,更回頭將他擅長的超自然元素融入其中,使這兩種看似水火不容的風格就此合而為一…

五十年前,這本小說永遠改變了YA小說的樣貌與深度

編譯/黃彥霖 提到青少年小說,你心裡浮現的是哪些作品?《暮光之城》、《記憶傳授人》、《哈利波特》?如果將時間推遠一點——假設是我們父母輩的年代——那時他們讀的是哪些作品? 青少年的戀愛羅曼史,或是正向、積極的勵志成長故事,弱小的男孩長大成了太空人,美麗的女孩終於吻了校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