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會玩」很重要!有興趣,才有辦法深入專精 發表於 8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exels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譯/洪慧芳 下苦工之前,先學會玩 有時我和焦慮的家長談話,總感覺他們好像誤解了「恆毅力」。我告訴他們,恆毅力有一半是毅力,他們都認同地點頭。我也告訴他們,沒有人能對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堅持不懈。說到這裡,點頭就停止了,變成不解地歪著頭。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最怕被問志向?如何找到可以努力一輩子的熱情? 發表於 8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譯/洪慧芳 編按:美國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因為研究「成就的科學」而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她將研究成果寫成暢銷經典《恆毅力》,說明人生成功的關鍵,不是智商或天賦,而是結合熱情與毅力的恆毅力,書中更完整分享如何培養、強化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發現興趣,就像尋找另一半 幾個月前,我在新聞網站Reddit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不放棄的努力,比天分雙倍重要 發表於 8 9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exels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譯/洪慧芳 有關天分的報導到處都是。彷彿任何人只要有值得被報導的成就,我們就馬上認定他天賦過人。 尼采認為這是因為,「只要把天才視為奇蹟,我們就沒必要拿自己跟天才比,然後發現自己的不足。」換句話說,把天才塑造成神話,讓我們就此擺脫負擔,能夠安心維持現狀。我剛開始教書時也是如此,我也誤以為每個人的成就是天分決定,這樣一來,我和學生都可以不用努力改變現狀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女性數學表現欠佳,因為性別刻板印象告訴妳:這樣才對 發表於 27 5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Bindaas Madhavi on VisualHunt.com / CC BY-NC-ND 文/丹娜.蘇斯金;譯/王素蓮 雖然不是所有研究都顯示,早期接觸數學對話存在性別差異,但可能是更強而有力的對話形式,影響了女生的數學成績,那就是「性別刻板印象」。這很可能是導致女生遠離可能有興趣的領域,阻止她們參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等重要領域,在其中發展專長並做出貢獻。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變成大人後,我發現在人生當中,韌性比才能更加重要 發表於 16 1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金敏植;譯/黃孟婷 在人工智慧的時代,最必須具備的力量就是原創性,而原創性的第一元素正是韌性。 去年,我送給升上高中的大女兒敏智一本名為《恆毅力》[1]的書當寒假禮物。即使我無法傳授才能給孩子,我仍可以給孩子發揮韌性的動機。我相信,韌性是達到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讀墨2017百大電子書暢銷榜出爐,電子書成長300%!電子書最能反應即時話題,勵志成長、獨立出版各有擅場 發表於 22 12 月, 2017 By 何宛芳 文/何宛芳 Readmoo讀墨電子書公布2017年百大暢銷榜,並首度釋出分類排行榜、銷售出版社排行榜。榜單顯示,話題新聞與社群討論帶動出強勁電子書銷售力道;勵志成長類型書籍也延續2016年的氛圍,持續攻佔2017年。在出版社銷售排行榜,前五名則由游擊文化、天下文化、商周出版、時報出版及天下雜誌出版拿下,自助出版部分也有多位獨立出版人在2017年成功擠進週暢銷榜,後續成長可期!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如何幫助每個孩子找到屬於他的成功? 發表於 15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psplash 文/保羅•塔夫 很榮幸《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一書出了繁體中文版,能連結不同國家的讀者,我感到很開心。我相信,愛孩子、希望孩子成功的心情,全世界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身處不同的國家、文化,對孩子的關愛就有所不同。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閱讀 面對未來教育挑戰,想幫助孩子成功,該是改變觀念的時候了! 發表於 15 3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psplash 文/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保羅.塔夫這本《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對我而言,是來得非常及時的一本書,書中除了提出問題,也以許多實證的經驗,提供解方。他同時也對所有教育政策的參與者,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也就是教育不再是片段的切割與分工,而是必須「將孩子成長的旅程視為一個連續的整體,特別是出身逆境的孩子,這會是從出生到高中畢業,連貫的完整過程。」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成功的關鍵在挑戰困難和嘗試錯誤──但是!你需要的不是天賦⋯⋯ 發表於 20 2 月, 2017 By Gene Photo Credit: Pixabay 我上課很喜歡跟學生說一個故事。 有個DNA定序技術稱作「454」,曾經是次世代定序技術的主流之一。其名稱「454」令人好奇,據說那是發明人做實驗驗證他天才想法的次數。後來454公司被羅氏大藥廠併購,發明人成了億萬富翁。這正是「鍥而不捨」的好例子,所以有學生實驗失敗了十次,我就會告訴他們說,還有444次機會⋯⋯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從「練習對困難事物堅持」開始 發表於 12 12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Gabriel Saldana 文/安琪拉.達克沃斯 「如果你是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又不想抹煞孩子自己選擇的能力,我建議你試試困難任務規定。」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