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用頑強的髒話和溫柔的心面對世界,《麥田捕手》

文/犁客 耶誕節前夕,一名17歲破少年被寄宿學校退學──這不大妙,不過也沒什麼大不了,破少年不是那種被學校宿舍扔出去就得流落街頭的類型,他口袋還有錢可用,所以打算先收拾行李,找家旅館混個幾天,耶誕連假本來就快到了,就當是提早放假;悠哉一陣子之後,家裡大人應該已經接到他的退學通知、好好消化沉澱過了,屆…

因為我們並不偉大──關於柘植義春的作品

文/臥斧 很多人為了「消遣」而讀漫畫。 事實上,影視、小說等等以承載故事為主的表現形式,閱聽者當中也有不小比例把這些視為消遣。將這些創作視為消遣沒什麼不好,有一定數量的閱聽者接觸創作,是產業賴以成形的基礎;但換個角度講,有些創作除了消遣之外,還能提供更多,例如體驗不同人生或思索各種主題,即使是相當商…

還記得上一次你在正餐前吃甜點是什麼時候嗎?

文/傑森‧寇特基;譯/林師祺  我對幼教老師演講時,有幸在現場聽到麗莎‧墨菲(又稱嗚咿咕咿女士)的演說。她提到過去教學教到字母P的那堂課。 她攤開一張偌大的白紙,請小孩沿著紙張周圍(perimeter)坐下,她向小朋友解釋這個以「p」開頭的單字,他們完全不知道「周圍」是什麼意思。所有小孩終…

父母「選邊站」,可能讓孩子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文/雙寶娘(譚惋瑩) 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的代表人物:美杜莎。傳說美杜莎原是個美麗的少女,因為情人的背叛,她化身為蛇頭女,所有見過她的人都會瞬間化為石頭,永世不能超生。 每根刺的背後都躲著傷痕。試著去關心孩子當下的每種情緒,也許能意外讓孩子從報復的欲望中解脫開來,心靈獲得撫慰。 孩…

不要限制自己的閱讀經驗,不要懷疑漫畫的敘事潛力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一本「漫畫刊物」裡頭應該有些內容? 當然,要有漫畫,否則名實不符。但「漫畫」是一種表現形式,不是「內容」──圖文搭配或者只用圖像,以單格諷刺時政、以四格幽默搞笑、以八頁、十六頁等方式講述完整故事或連載長篇故事,或者以單頁推銷某種商品──這些「內容」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