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很多人說,我是具有脅迫感的編輯,」李金蓮笑稱自己似乎常是作者的壓力來源,曾任中國時報《開卷》主編、前後服務近二十五年,這回接下《我台北,我街道 2 》主編的任務,她和多位作家的熟識關係,讓台北在字裡行間流轉盛開。 邀約作家參與《我台北,我街道 2 》時,李金蓮除希望給予年輕作家展現才華…
文/路那 2009年,塔娜.法蘭琪於兩年前獲愛倫坡最佳首作的《神秘森林》終於與台灣讀者見面。隨著《神秘化身》、《神秘回聲》等「都柏林重案組」系列陸續中譯,使得塔娜.法蘭琪在台灣已經不是一個需要大力推薦的作家──毋寧說,當我們提到歐美犯罪小說時,她的名字肯定會被提起。 塔娜.法蘭琪不僅擅長將角色擲入撲…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這是一部紙上電影,翻頁間手指能帶起溫柔薰風的閱讀體驗。 揚名國際、奪得國內外各項大獎的繪本作家陳致元,以三年的時間,在2018年推出了17年前的得獎作《想念》全新版。 原本48頁的作品一口氣擴大到176頁的篇幅,以電影運鏡的手法,將一個外地生活的女孩,離…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文標題出自作者蔡素芬1994年出版《鹽田兒女》的原序。 完整的段落是: 「寫法傳統,無非是對人物有了真誠的感悟,寧以切合他們感情的方式,平實表達俗世生活。大千世界,驚濤與靜浪原可並容,此處無意故做詭異瑰奇。故事是大眾裡的,自然也要歸屬於大眾。」 我很為…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腦中響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音,我沉入陳列文字深深的底層。 備嘗艱辛,淡然以對,何等的厚實內在! 這溫煦的文字是由身體踩進土地的經歷所得,是揮汗勞動建構的肌理而就,是家鄉田地一吋一吋的墾殖的具體默示。 因而才能寫出〈無怨〉這般撫慰人心的好作品。 「陽…
文/許楚君;人物攝影/汪正翔 我從未到過北勢寮。這個陌生的地名,從讀了《夕瀑雨》之後開始才隱約浮現輪廓。陳柏言說,他筆下這座海市蜃樓一般,若虛若實的港鎮,其實荒蕪不過,在圖書館裡甚至找不到這個地方的鄉誌。沒有歷史的港鎮,彷彿除了片段記憶,沒有留下任何可供追索的痕跡。無從考證、難以追摹,他接續寫出的《…
還沒有前去的時候,台北是科幻片,烏托邦,潮科技,空中搞不好有圓管和列車穿行,人走路的樣子都快一點,漂亮一點,一千種可能,還沒到的就是未來。 真的住在裡頭的時候,台北是恐怖片。背景音是拉高的弦樂把精神磨到最尖,越不想怎樣越會怎樣,生活是惡作劇,一個停車位都能搞死你,日子少了轉圜,卻總能在轉頭的一刻被驚…
文/鐘聖雄、許震唐 談論六輕議題時,我們經常耗費大量的篇章在討論化學名稱、排放量、健康風險,還有它們間接堆疊起的癌症、農損數據。然而,這些汙染彷彿毫無氣味,而死亡則像是一座座只有姓名,毫無臉孔的墓碑一樣。這一切都顯得如此抽象、陌生,讓我們難以對這件事情有太多的情緒反應。 但我認為,無論死亡、受苦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