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特定的統計數據,就能創造出完全扭曲的報導!

文/葉茲(Kit Yates) 黑人比較危險? 政治民調從業人員已經發現,自己必須更瞭解統計知識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但政客卻發現,如果能更瞭解統計上的操縱、挪用與舞弊,就能做盡壞事卻不受懲罰。 2015年11月,川普競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資格時,發了一條推文,有一張圖片寫著以下統計數據: 黑人遭白人殺…

AI 敢會愛?預言表示──真正的 AI 將於二○二九年誕生!!

文/新井紀子;譯/賴庭筠、紀熙緒 AI 不是浪漫故事 AI不是浪漫故事,而是像微波爐般的技術。所有技術都有所謂的可能性與極限。觀察過去的「革命」即一目瞭然,AI也不例外。那麼,親手操作並體驗其可能性與極限就很重要。二○一一年左右開發華生的IBM技術團隊就是因為體驗過,才會認為AI不可能在二○二一年前…

沙發搬不過轉角,《六人行》羅斯的問題原來出在數學?

文/馬克.弗雷利;譯/張簡守展 所有人都經歷過這種尷尬,至少數學家以外的一般人都有相似的經驗。我指的是數學家所謂的空間感知問題;對我們一般人來說,則是生活中的沙發搬運問題,也就是常見的「我以為過得去」情況。 想像你正在逛當地的家具店,店家正好推出促銷活動。你看到一組沙發相當喜歡,更棒的是,老闆開出兩…

【讀墨熱門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57:人家有暖心療癒的什麼店,我們有資深少女阿姨們

日本推理天王東野圭吾在台灣最為人知的作品其實是溫暖的《解憂雜貨店》,年底才出版馬上衝進年度暢銷榜的是韓國小說《不便利的便利店》──這些那些又暖心又療癒的店好像都開在國外,我們自己的小說家是不是都沒寫這類的書? 其實不是。而且,我們還有更貼近生活、更活靈活現的真人實事,也就是出現在《阿姨們》散文集中的…

【經典也青春】另一種「質數的孤獨」——小歐談馬克.海登的《深夜小狗神祕習題》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是從國中開始對數學束手無策的,即使當時數學老師兼級任導師是位讓全班仰慕、第一年任教的超認真純樸年輕男子,也救不了我的數學分數。(!) 在電影《美麗境界》中認識到數學的美麗前後,我也讀了幾本跟數學有關的小說,比較耳熟能詳的便是《博士熱愛的算式》、《嫌疑犯…

【一週E書】數字很威,但不要看到就跪拜:《數據的假象》

文/犁客 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找來一群對自己心算能力頗有自信的人,發幾張數學題目和計算機給他們,每題都先用心算、寫下答案,再用計算機重算一次,對照答案。 這個實驗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測驗這些人的心算能力到底準不準,實際上測試的是另一件事──那些發給參與者的計算機都被動過手腳,用計算機算出來的答案前…

我的孩子沒有上過學,數學對他們而言不是測驗或背誦

文/凱莉.麥克唐納;譯/林麗雪 最近的一個晚上,莫莉和傑克和他們的父親在玩數學遊戲。當他們漸漸熟練複雜的計算,輪流嘗試挑戰我先生時,我從廚房可以聽見他們傳來的陣陣笑聲。這讓我想到,在成長過程中,我從來不會把笑聲、樂趣、合作、遊戲的概念與數學聯想在一起。 我在上大學前沒有喜歡過數學,雖然在學校靠著強背…

【讀者舉手】走出數學焦慮突破專家盲點──讀《原來數學這樣教更有效》

文/翁玉玲 《原來數學這樣教更有效》是一本分享教學經驗的書,十二章裡包括教學方法、與學者或學生間的交流、各種理論、數學實例、個人心得與反省,以及大量的參考資料,內容豐富全面且具專業性。 正視「專家盲點」 書中提到師長的「專家盲點」很容易讓他們忽略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強調避開數學題目陳述中的干擾、找到重…

「你們的教育聽起來很便宜」

文/ 吳媛媛 記得有一次,我和先生的同事們聊到了不同國家的中學教育,我形容自己在臺灣的經歷:一個老師教四十位學生,教學以講課的方式為主,評量則多採取可以快速評分的選擇和填充題。一個瑞典老師聽了之後說:「你們的教育聽起來很便宜,可以替政府省不少錢。」我聽了一愣。我聽過很多描述臺灣教育的形容詞,但是「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