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瀚草文創、英雄旅程 明天的你將照亮受過傷的其他人 吳慷仁X郭曉其 一個嫉惡如仇,黑白分明,不受同儕歡迎的檢察官。透過查案彌補自己身為刑案受害者家屬的遺憾。 《模仿犯》這本小說有很多元素跟一般所謂的無差別殺人主題,或是犯罪類型、偵探類型不太一樣,因為裡面詮釋的東西除了有一個很單純絕對的「惡」以外,…
文/田羽心 《檢方的罪人》是一本罕見從檢察官角度敘寫犯罪紀實的故事,甫從兩年前開始閱讀史蒂夫.卡瓦納(Steve Cavanagh)的「艾迪.弗林」律師系列,犯罪現場與法庭戰的結合越來越引起關注,有別於一般人或警察、偵探在犯罪現場的抽絲剝繭,後勤要考慮的鑑定程序、實體證據、法則與時效、起訴與辯護等,…
買書很爽、讀書很爽,藏書很多看起來超有氣勢也很爽──問題是藏書空間很難足夠,加上很少有人家大業大可以把藏書像圖書館那樣用大書櫃漂漂亮亮地展示出來,大多是把自己拚死拚活工作繳房租付房貸換來的生活空間當成倉庫,書本堆來疊去,哪天想找一本什麼都找不出來,這,很不爽。 這種情況就需要「斷.捨.離」──唔,不…
文/犁客 「您的故事裡提到律師想要解除與當事人的委任關係,但法官不准;」邱顯智問,「法官可以這麼做嗎?」 邱顯智是國內知名人權律師,他說自己會成為走上這條路,是因為讀了張娟芬的《無彩青春》,「這本書寫蘇建和案,提到羅秉成律師,我讀的時候真的覺得,哇,我好仰慕這樣的人。」 成為律師之後,邱顯智參與許多…
文/蔡慶樺 德國這些年產出了兩部與追討納粹罪行有關的電影,都以法蘭克福總檢察署為背景,也都與一位擇善固執的法律人有關。一部是《大審判家》(Der Staat gegen Fritz Bauer,二○一五),另一部是《謊言迷宮》(Im Labyrinth des Schweigens,二○一四)。這兩…
「我用一個故事來說明:大部分的專業作家可能會告訴你,開始寫作與重大事件有關,例如有一次搭飛機、遇上意外,墜機之後從飛機的殘骸中站起來,在那個剎那決定開始寫作。」費迪南.馮.席拉赫淺淺笑著,「不過我之所以開始寫作,純粹只是因為晚上睡不好、想找事做而已。這個說法沒那麼戲劇性,不過事實如此。」 馮.席拉赫…
文╱史蒂芬・席格;譯╱張家福 項打開手上的黑色卷宗。接下來一個小時,眾人開始討論C病房的四十位住院病人,從病情診斷、藥物處方一直討論到治療規畫。過程中一有需要,我和其他人便適時補充意見。 「今天的健走活動九點開始。」拉森說:「有人能陪我去嗎?」 「我OK。」帕蘭琪說:「不過我十一點要回來弄症狀處置。…
文/費迪南.馮.席拉赫 菲德漢姆.費納在德國西南端的羅特魏爾當了一輩子的醫生,每年開出兩千八百張病假證明單,他的診所就位在主街。他同時也是埃及文化界的領袖、獅子會會員,沒犯過法,甚至連違規事件都沒發生過。費納沒有小孩,唯一還活著的親人是小他六歲的妹妹,她和先生及兩個小孩住在斯圖加特。費納的人生本來是…
文/米歇爾.仇克斯(德國權威法醫) 2011 年 7 月 7 日,柏林天氣悶熱。退休人士海恩茲.葛拉柏斯基和庫爾特.曼斯菲德愜意地坐在施普雷河畔,在一株柳樹的樹蔭底下坐在折疊椅上釣魚。這兩位老先生既沒有釣到擬鯉,也沒有釣到梭鱸,反倒是發現了一個有輪子的行李箱被纏在河岸的灌木叢裡。 「奇怪,」葛拉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