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支持死刑,因為他們認為殺人就是放棄生命權:平常不能殺你,是因為你有生命權;不過一旦你殺了人,你就沒有生命權了,在這種情況下判你死刑是正當的,並沒有侵害你的權利。 這種路線看起來很單純合理,衍生出的說法各式各樣。但以下我想說明,這個簡單明瞭的想法其實有些討論空間。 「放棄生命權」太強 「殺人者無…
文/權日勇;譯/黃莞婷 這是某一起命案的經過。從距離案發現場有一段距離的閉路電視,拍下了犯人犯案過程。犯人刻意隱藏把車停在巷口的事實,停車後在那裡站了二十分鐘,邊滑手機邊抽菸,不斷地在附近徘徊。時間很晚,很難從閉路電視畫面辨認犯人的長相,只能確定他在犯案之前,把車停在巷口與逗留原地。接著,有名女學生…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標題仿自泡坂妻夫《亞愛一郎的狼狽》) 被譽為「北歐現代警察辦案小說先驅者」的馬丁貝克刑事檔案系列,兩位情侶檔作者從一開始就設定只寫十本。這十本中最受推崇、喜愛,改拍過多次影劇作品的《大笑的警察》,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人迫不及待翻頁,讀完且覺餘味無窮呢? 領…
文/張子午 小燈泡案過後三年,我對於精神障礙者為何會走上犯罪之路的困惑未曾止息。二○一八年臺中又發生牙醫師遭思覺失調症患者刺死命案,我經過長期的調查與走訪,貼近受害與加害者雙方的第一手證言,以及法庭現場紀錄、精神鑑定醫師的主張,由此個案探看坦露其中的結構性問題。 加害者的世界:修行前,他有「必須完成…
文/《初戀》譯者 楊明綺 ※本文涉及《初戀》部分情節 正值豆蔻年華的女孩居然手刃父親,更令人詫異的是,她連自己為何殺人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創傷讓她犯下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罪行?擅長描寫女性細膩情感的作家島本理生,這次以推理手法巧妙包裝這個多線複雜的故事,讓讀者從心理、法理等不同層面與觀點,隨著幾個…
文/ 詹姆斯‧漢金斯 James Hankins 「我是凱特琳.桑莫斯。」儘管身邊無人,她還是對自己大聲說。 踽踽行走時,她的腳陣陣悸痛。雙腿疲憊。她不確定她為何在走路,但還是不由自主地繼續往前邁步。她酸痛的腳丫橫越皸裂處處的柏油路時不禁頻頻抗議。 夜空清澈,她卻宛如走在團團迷霧中。今天是幾號?她早…
文/娜拉.塞美 談論「邪惡」的書籍和文章目前正熱門。這些作品帶我們見識刑警的偵查作業,領我們一窺法醫的工作內容,並且解說偵緝科學的新方法,所敘述的多半是些兇暴殘忍得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力行為,而正因為離奇難解而對世人產生了某種吸引力。我們得知了犯罪行為如何在短短一夕之間侵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一般的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