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或許我就是比較笨拙吧,想講的事沒辦法單用一本書處理完,」梁莉姿始終關注香港命題、人在時代變遷下如何存活與生活,2022 年,她出版《日常運動》,用短篇小說記錄 2019 年經歷反送中運動的香港,那是三部曲的起點,而她以「過去、現在、未來」定位三本著作。 《日常運動》寫的是 2019 年…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2018年我在誠品信義店,為一片大柱面上《跳舞的熊》的新書宣傳吸引,書腰文案上寫著:「自由使人疼痛,而且一直如此。」 這句話讓我直接聯想到佛洛姆的《逃避自由》。佛洛姆是我少年時代重要的啟蒙導師之一,除了赫塞,當時讀得最多的就是這位社會心理學家的著作,例如…
文/珍.波本克、弗雷德里克.庫伯;譯/馮奕達 對中華帝國而言,漢帝國在最糟糕的情勢裡失去了控制──不僅承受諸侯犯上造成的打擊,且在此同時,王朝的遊牧民族支持者與盟友也各自為政,製造危險。但在四百年以後,帝國居然重建了起來;先是隋代,然後是唐代──這個胡漢融合的王朝用遊牧民族的軍事技能、佛教以及長距離…
身為政治動物,「認同」對人類有魔法效果。當人認為自己屬於特定群體,他會以自己身為其一員而自豪、以不同方式對待自己人和外人、願意為了群體犧牲自己的福祉。 道德心理學家海德特(Jonathan Haidt)認為這種傾向有演化上的基礎。遠古時候,人類的存活有賴群聚合作,而群聚合作需要穩定聯盟。要維持聯盟的…
文/阿勒克西.德.托克維爾 為何法國人先要改革,後要自由 人們很早就開始動搖政府這座古老的大廈,它已經搖搖欲墜,但還沒有涉及自由的問題。伏爾泰幾乎不去想它。在英國生活的三年讓他看到了自由,卻沒能使他愛上自由。英國自由傳播的懷疑論哲學令他欣喜,其政治法律卻很難打動他,他發現英國的政治法律缺點比優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