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給讀者的情書,也是給讀者的工具書

對出版方而言,任何寫作者的作品都必須考慮它變成商品後的種種可能──有買有賣,這是商業運作的基本,沒有買賣行為,一家公司就運作不起來,一個行業就不會出現。 不過回頭來說,「書寫」這事常是相當個人的。無論創作者想像中的讀者是誰,第一個讀者都是自己;無論創作者的書寫當中有多少真實多少虛構,最根本的材料還是…

完美主義是心智脆弱的象徵?如果要達到完美,你應該先學會稱讚自己

文/傑森.塞爾克、愛倫.里德;譯/沈聿德 有完美主義者心態的人,很快會忽略自己做得好的事。即使優秀的球員揮出全壘打,但他會接著說:「是啊,可是我今天防守的不好。」即使簡報很成功,但她會說:「是啊,可是人家問的那個問題,我準備不足。」儘管那天吃的都是健康的食物,但他會說:「是啊,可是我應該要把健身時間…

「這個考試不會考!」學校教育為何讓我們成為「音癡」與「畫畫很醜」的沒自信大人?

文/水野學;譯/葉韋利 孩子們天生懂得展現「品味」 人們對品味之所以會產生誤解,認為它難以捉摸,且只有少數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人才能擁有,或許就是因為大家想到品味時,往往會聯想到與美術、藝術或設計相關的事物。 其實多數人在童年時期都曾接觸過美術或藝術。 而且也沒有限定要生長在藝術世家,或是父母對此特…

所有外表的一切,應該由內在真實地散發出來

文/紀雲深 演藝人生的考驗 下了舞台後,一切才是真實的 如果自己把這些有名無實的包袱,不斷地揹負在自己身上,那也太累了,玉女歌手下了台,也還是要倒垃圾的。 仔細回想,在十九歲那年當中,我早早就接觸到從沒想過的演藝生態。很難想像,有一天我會打電話到製作單位,幫藝人敲通告、談酬勞、看腳本,甚至討論宣傳企…

不要委屈自己,輕鬆地活在世上吧

文/大嶋信頼;譯/呂盈璇 「客氣的人」的運作機制 我也曾有過疑問:「怪了?鳥事都不拜託別人,就很好意思向我開口是怎麼回事?」也常覺得「現在是瞧不起我就對了?」或「當我笨蛋嗎!」 搞得自己一肚子火的同時,也產生另一個疑問:「為什麼只有我碰到?」 於是,出於好奇別人跟我之間究竟哪裡不同,而開始觀察他人的…

再瘦十公斤,我的人生要往紙資源回收場去嗎?

文/劉冠吟 你喜歡自己的身體嗎? 我這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把別人的評論當耳邊風,但這個優點並不是一蹴可幾,是經年累月才修鍊而成的。交往最久的男友,在某年生日卡片裡面有一句:「冠吟寶貝真是什麼都好,只是腿有點壯。」年少氣盛的冠吟寶貝看了真是無限火大。我自小就是田徑隊,然後又參加足球隊,跑得很快就不說了…

有時候,社交焦慮其實來自完美主義

文/金素媛(김소원);譯/尹嘉玄 明明不是考試期間,大學生志勳卻已經坐在書桌前一個多小時,不斷埋首書寫、修改、背誦。他的嗓音沉穩又冷靜,神情卻明顯焦慮。他重新默讀寫好的講稿,闔上雙眼,回想那些內容,兩隻手也沒閒著,一直在練習肢體語言。 隔天,志勳提早一小時抵達講堂,他開始低聲複誦昨晚準備的講稿,原來…

「找出喜歡自己的地方」對培養自信不見得有效

文/水島廣子;譯/呂丹芸 「只要培養自信就好了」這句話中的「自信」,在大家的印象中像是種安然不動的東西,一旦獲得之後,便不會受到枝微末節的小事動搖。 此外,自信也帶有「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的印象。感覺好像只要有了自信,與他人相處時就能從容大方。 這樣看來,所謂的「自信」看起來似乎像是某種「東西」。就…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卡住我們的不是「犯錯」,而是事後的自我批評與貶低

文/吳宜蓁 當承恩還在學校時,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中,校長分享了一個讓承恩印象深刻的故事。他說:小孩剛出生,過的是「加法」人生,他會喝奶了、自己會扶奶瓶了、會說爸爸媽媽、長牙了、會坐會爬了……從什麼都不會的零分,只要進步一分都讓父母手舞足蹈,興奮不已。 漸漸長大後,學會寫字、算術是應該的、這題為什麼會錯…

大放厥詞、過度自信的煩人個性,竟是演化給予自戀者的好處?

文╱羅伯.埃文斯;譯╱鄭煥昇 如果拿引擎跟燃料來比喻,社群媒體就是光吃人類的自私就會跑的永動機(perpetual motion machine)。確實為數眾多的藝術家與創作者會使用網路來分享他們的作品,但真正算得上對人類文化有所貢獻的東西,早就被活埋在多到會山崩的自拍之下了。隨便搜尋一篇跟「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