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鈺欣 賴香吟擅於換位思考,觀照六年級世代,以彼口吻看生涯,寫成《文青之死》。故事起於2003年,小說家以倒敘手法書寫,描述六年級生台北人嘉嘉,赴任台南文化公務機關約聘人員,認識了昔日文青陳思思(吉兒)。兩人展開長達十數年情同姊妹的友誼,分別經歷轉職、結婚、育子等人生階段。 取景台南、場景聚焦在…
合格的寫作者大多具備使用文字敘述的能力和技術,但能夠使用文字敘述的東西很多,不見得每個寫作者每種東西都寫得出來,能寫出繁複華麗小說的作者,不一定能寫出條理清楚的說明式文章;不過,也有少數寫作者什麼都能寫出一定水準,例如朱宥勳。 朱宥勳寫小說也寫非虛構的說明式論述,寫他對台灣各個領域的觀察及未來可能的…
文/李琴峰 作為一個在台灣出生且居住了二十幾年的台灣人,將自己的小說翻成繁體中文,還要寫個「繁體中文版」後記,說起來實在是件奇妙的事。 二○一三年,我結束在台灣的大學學業,正式作為一個碩士班留學生移居東京,兩年後拿到碩士學位。又過半年,二○一六年,我進入一家日商就業,親身體驗日本上班族的…
文/高澄天 談《鬼地方》之前,我想先談談這個世代文青可能不曾聽聞的故事── 暢銷長銷的程度空前,但不必那麼悲觀認定是絕後的,七、八零世代文青共同記憶朱少麟《傷心咖啡店之歌》,作者曾經四處投稿,遭到七、八家出版社拒絕,直到稿件輾轉到了九歌,當時九歌創辦人蔡文甫先生先讀完原稿,一句:「這小說好看,不必刪…
文/賴香吟 隔了半世紀光陰,《分裂的天空》開篇幾句,讀起來,多了些弦外之音。 「在一九六一年八月的最後那幾天,少女麗塔在一間小小的病房中醒來。她並非睡著,而是昏迷了。」 愛情故事巧妙結合了歷史事件: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午夜,東德當局以鐵絲網隔開東西柏林之間的分界線,八月最後幾天,圍牆已經實體築成。麗…
文/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賴文智律師 近日來因作家賴香吟交由印刻文學發行的《翻譯者》一書,遭聯合文學發函警告侵害其權利(出版的專屬授權)全面下架、回收,引發諸多討論,甚至有長期與聯合文學合作的知名作家在FB上聲明要與聯合文學解約。我們可以先從網路上找得到的資料,看看發生什麼事。 一、《翻譯者》所收錄的小…
文/陳冠良 《其後》之後,賴香吟變了。聲息顧盼之間,褪去了風中燭火般明暗爍閃,顛顛危危的悲涼與悵惘。 《文青之死》積疊多年的諸篇章中,她將自己嵌入故事裡的尋常生活,咀嚼瑣碎日常,調理細繁心思。人事周折,人我無奈,她溫柔的摩挲,少了鞭謫,多了疼憐。她在開篇〈在幕間:一則偽評論或偽小說〉裡寫道:「世人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