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市場 【一週E書】他早早確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是要怎麼花錢 發表於 18 11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昭和8年,也就是1933年,他在東京出生──當時那裡叫「大日本帝國東京府」。那個年代,日本還是台灣的殖民母國,台灣仍在日治時期。他出生後,母親在坐月子時逝世;未滿周歲,他就被父親帶回台灣。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她的叔叔是怎麼煉成的? 發表於 23 9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他有個白手起家、憑自己打造出一個商業帝國的形象──是否「奸商」暫且不論,至少具備「很會賺錢」的技能。 事實上他來自相當富裕的家族,打造商業帝國的野心是有的,不過和「白手起家」離得很遠,而且他做生意至少破產過五回,如果你是投資者,那麼除非炒短線,不然應該不會想把錢交給他,如果你是勞工階級,那麼最好不要去他的關係企業工作──他積欠員工薪水、惡性關閉公司的紀錄有一大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看過爸爸這麼做,我拿的比他少,或許媽媽會覺得是他拿的。 發表於 3 8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沈信宏 我們家沒有遊戲,吃完東西,拆完禮物,看一會電視便沒事可做,話題也乾了。我的情緒一直漲得很高,像困在逐漸失氧的船艙裡,頭昏腦脹。我們家沒有冷氣,多從房間搬來一臺電風扇,也吹不散太多人體熏蒸出來的熱氣,我的身體浮出一層薄薄的汗水,體內的黏液再也蓋不住。地板被不同的腳掌反覆踩,黏附曚曖的濕氣。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簡直討打。不,他簡直找死。但是⋯⋯ 發表於 29 7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看過《哆啦A夢》你就會知道,在現實裡當胖虎是件爽事──現實裡沒有來自未來從口袋摸出神奇道具的哆啦A夢,代表你對大雄壞一點他會逆來順受你對他好一點他會感恩戴德,小夫會自動奉獻玩具或者你可以要他被動奉獻玩具,只要不要參與大長篇的發展,你甚至可以不用顯露正義感對付來自其他世界的力量,只要在自己的小圈圈裡當霸王就可以了。 不過這其實也只是想像。現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我可以自由地講,我為我講的內容負責 發表於 22 7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Public Domain Pictures 文/犁客 「有時我們容易把一個人神化,忘了他也是個活生生的人。」逗點文創結社的總編輯陳夏民,談起一本他最近編輯的書,講了這麼一句話。 這的確是我們在談論某些「非凡之人」時可能出現的偏頗。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他們期望你服從,但我有自己的主見,這所學院,或許可以讓我變得不同。」 發表於 30 6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丹尼爾.卡波維茲(Daniel Karpowitz) 譯/張馨方 監獄裡的大學教育創造新的選擇,讓受刑人在服從與違逆、反抗與屈服的極端之間有全新與不同的生活方式。 留著淡茶色頭髮的彼得.貝(Peter Bay)坐在我對面,不發一語、肢體僵硬、一臉木然。那呆滯的眼神讓人猜不透他想說什麼或是有什麼感覺。他是個三十多歲的藍領階級白人,九年級時輟學,在獄中通過高中同等學歷考試。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上層階級的標誌來自名牌、奢華車房?不,是「無知感」 發表於 3 6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金英夏;譯/胡椒筒 我教學生寫作的時候,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有效的讓讀者知道登場人物是富人,還是窮人呢?」很多學生給出了答案,其中最多人回答的是,藉由登場人物的穿著、房子和汽車來表達。如果是昂貴的衣服、大房子和德國產的汽車,那誰都會知道他是富人了。反之則是貧窮,穿著破爛的衣服,住在快要坍塌的房子裡,出門只利用大眾交通。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讀完《念念時光真味》,突然很想阿公阿嬤,很想聊天,很想家 發表於 18 5 月, 2020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溫暮 我成長於雙薪家庭,父母都屬於原生家庭中的大孩子,因此,自我有記憶以來他們總是在為了家計而操煩,不止為了養活我和弟弟兩張永不言飽的嘴,也為了雙方父母以及年歲相距甚大的弟妹們努力。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香港電影史上的極惡之魔,秋生來了 發表於 13 5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圖片截自: Youtube影片 文/但唐謨 每隔幾年就會有一種很變態的電影排行榜出現,叫做史上最佳電影「惡人」。這個榜單經常出現常客,例如《星際大戰》(Star Wars)的黑武士,《沉默的羔羊》的漢尼拔,有時候甚至連《小鹿斑比》(Bambi)中的人類,和《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的殺人電腦哈爾九千(HAL 完整文章
專訪 再現痛苦,同時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專訪《卸殼》作者江佩津 發表於 5 3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王志元 文/犁客 「我國中時候喜歡讀奇幻,」江佩津說,「《魔戒》、《哈利波特》,那時流行的,還寫了同人文在網路上發表。」 倘若看過《壹週刊》簡短但充滿餘韻的人物專訪、看過臉書「佩妮吃透透」粉絲專頁的採訪影片,那麼就可能曾透過江佩津的視角觀察人;倘若關心環境或社會議題,在網路、雜誌或書籍中讀過相關報導,那麼就可能曾透過江佩津的視角觀察世界。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