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頓上東區的遊戲規則是妳得讓人羨慕,譬如擁有防身武器:柏金包

文/溫絲黛.馬汀;譯/許恬寧 我在一天之內,在東七十九街觀察到近一百起的衝撞時刻。的確,那不是一場正式的研究,不過我得到幾個結論。我的主要結論是,上東區的女性,尤其是三十多歲以及正邁向老年的中年女性,她們對權力異常著迷。我觀察到在許多時候(雖然不是全部),都是年紀大的女性「攻擊」年紀輕的女性。她們會…

不會面對失敗,富家孩子習慣弄丟報告、裝病、請家長出馬

文/布萊絲.葛羅斯伯格;譯/謝靜雯 有時候,刻意排除我的是孩子。就像茱麗雅,哥倫比亞移民的女兒卡門也是如此。 她就讀一所女子學校,是班上靠獎學金就讀的兩個學生之一,喜歡細心守護關於自己的真相。她對這些事情早已駕輕就熟:遺失的報告、傳聞中老師一直沒歸還的作業、她從未聽說過但即將到來的測驗、錯過的會晤、…

「再選一次,我還是會讀資工系。」——專訪《子彈是餘生》作者寺尾哲也

文/愛麗絲 「以前覺得作家是太夢幻的職業,所以我才說要當高中老師,沒想到現在反而離作家更近欸!」寺尾哲也回憶大二時,和未來準備出國的同學們一同練習英文口說,在「盍各言爾志」的題幹下,輪番談起夢想工作。「我說要當工程師十年,存夠錢後去當高中老師。」寺尾哲也笑稱高中老師有寒暑假、可以講冷笑話、還能跟學生…

偶爾會聽到嘲笑「台北俗」的農村軼聞

文/江鵝 偶爾會聽到嘲笑「台北俗」的農村軼聞。據說,發育過小賣相欠佳的蘋果,集中以後就會送往台北,因為只有台北人特別願意以恢宏大方的價格,賞識這些「櫻桃蘋果」的嬌小別緻,「其實哪有這款品種啦,攏嘛騙台北仔的!」鄉親帶著笑意告訴我這件事。 有一次,我忽然饞起糯米玉米來,在台北幾個慣去的市場來來去去探了…

【讀者舉手】醫學與人權的拉扯,身分階級的傲慢──《致命廚娘:不要叫我傷寒瑪麗》

文/葛芸 散播細菌或病毒的帶原者向來會引發大眾恐慌,這類經驗近三年來並不令人陌生。對於帶原者的防範也依社會制度和文化的差異採取不同程度的作法,注重個體人權的民主國家,政府機關或許會考量帶原者的個案狀態,在不侵犯人格尊嚴的情形下,衡量隔離與人身自由保障;獨裁極權國家則是舉著「國家利益」的旗幟,肆意侵犯…

電影裡,馬克思笑對工廠主:您管那叫利潤,我說那是剝削

文/蔡慶樺 雖然序言中馬克思自稱把政治經濟學弄到通俗易懂,但問題是,一般讀者並不覺得。在美國歷史學家曼努埃爾(Frank E. Manuel, 1910-2003)的《馬克思安魂曲》(A Requiem for Karl Marx)中,描述了當年出版這本書時的情況。在第一卷出版前,馬克思與恩格斯都興…

【讀者舉手】出生就站在三壘,但以為自己打了三壘安打──《不平等的童年》

文/HenBook亨利說書 有一回我太太在上藝術課時,遇到一個三歲大的孩子還沒收完材料就想要玩玩具的狀況。她跟孩子說:「現在還不能玩喔!要先整理好材料,才能玩玩具,這是我們的規矩哦!」沒想到他就爆哭,喊著說他想要玩。於是太太跟他說:「我知道你真的很想玩玩具,但我要很認真地跟你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第…

新加坡小學即開始能力分班,「文化資本」暗中持續運作

文/張優遠;譯/方祖芳 從某些角度來看,低收入父母的經驗與較高收入的父母沒什麼兩樣。我的電話不時出現孩子同學父母傳來的訊息,代表大家都很關心孩子的學業;採訪不同階級背景的父母,我發現所有家長都花很多時間和精力關注孩子的在校學習情況;報紙的讀者來函和網路時常有關於學校、家庭作業及考試的討論,透露出國民…

因為追劇熬夜太晚……最喜歡的韓國演員是?——專訪《倖存者,如我們》作者歐大旭

文字/歐大旭;筆訪/愛麗絲 「妳要我談人生,不過我談的只有失敗。」 「像我們這種人不會為了愛爭吵,我們會爭吵的是房子、土地,有時候是車子,大部分都是金錢——會影響我們生活方式的東西。」 「如果妳的生命中沒有儀式或休閒,對於死亡又為何要在意這些呢?」 歐大旭在《倖存者,如我們》中,寫下一個殺人犯對著和…

【讀者舉手】泡沫破滅後,沒人真的在乎──其實破滅之前亦然

文/寓言家 《大亨小傳》一書中,我們都難忘大亨蓋茲比在書中的意氣風發,卻以鉅富的身份、光鮮亮麗的姿態,勇敢追求一段自己青春年少的愛戀。 為了心愛的女子,遙望著女子家外幽微的綠光、像望著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奮不顧身追愛的樣子,是我們對蓋茲比最大的印象,因為這份純真的愛,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這麼的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