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鬥半世紀的恩怨情仇錄:紀曉嵐與和珅

文/王薀老師 四十七歲這一年,可以說是紀曉嵐一生中事業如日中天的一年,因為乾隆就在這年再度賜予他侍讀學士的官銜,同時要他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纂。關於編輯這一套世界之最的百科全書,乾隆可說是用了他畢生最大的心血在這其中,幾乎用盡了朝中所有的資源,傾其所能地要把《四庫全書》作為在位期間最大的代表和驕傲…

原來IS的前身是……

文/徐廷珉 IS一度與蓋達組織掛勾,也曾更名為「伊拉克蓋達組織」(al-Qaedain Iraq, AQI),但IS草創期的指揮團隊與蓋達組織之間,在戰略面上長期未能達成共識。若要了解這兩大組織之間的差異,必須針對阿布.穆薩布.扎卡維(1966-2006)創立IS的過程,以及其他IS主要人物和蓋達組…

【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怪受眾,怪媒介,不過就是世代鬥爭

馬習會前夕「獨立評論@天下」(下簡稱獨評)撤掉黃丞儀的文章的風波似已暫告段落,不過事件當時曾柏文與黃湯姆的評論,固然較有見地,卻不夠重視媒介的性質,搔不到癢處[1]。 曾柏文的分析是,獨評仍以雜誌組稿的邏輯管理網路平台,後續歸咎(更像埋怨)作者的危機處理又雪上加霜。我大致同意。全球資訊網的邏輯本來就…

【果子離群索書】毛澤東的荒謬劇

毛澤東打天下,何其英明,讀亞歷山大‧潘佐夫《毛澤東:真實的故事》前幾章,就令人不得不佩服毛澤東的戰略眼光。與蘇聯共黨高層,與中共黨內同志,路線意見分歧,最後證明,他往往是對的。 可惜打天下如此多才,而治天下卻一塌胡塗,把國家搞得貧窮落後。老毛展現的長才,除了打仗革命,另一項是鬥爭。他是鬥爭高手,威脅…

三月十日 圖博抗暴紀念日56週年

Photo from wikimedia 「流亡伊始的達賴喇嘛對於他所領導的政治活動,就已經有著『為自由而鬥爭』的自我定位,他不是為了『恢復舊制度』,而是為了『西藏民族、國家和宗教權利和自由』而奮鬥,立意改革。」──蘇嘉宏,《流亡中的民主:印度流亡藏人的政治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