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有兩個基本的難題,自己的處境與對方的處境、自己的情緒與對方的情緒。 處境需要彼此理解,情緒需要各自消化。一旦沒有處理得宜,雙乘的後果,更顯複雜、危險。 情緒何來,人尚且不明其因,再加上利害得失計較,就有盤算。 怎樣的情況才算勒索,如何覺…
文/紀昭君 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Celeste Ng)的《星星之火》(Little Fires Everywhere),是她2015年蟬聯亞馬遜年度最佳小說《無聲告白》(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後的最新力作。《無聲告白》以家族成員各自「天賦其能」卻無能被理解的鴻溝,引…
文/黃惠萱 ◎母親的「妳」,成為女兒的「我」 「我可以不要再談我媽了嗎?為什麼我花錢來治療,卻一直在談她?」 聽到個案這麼說時,我總是輕輕點頭,表示支持,並在心裡苦笑,想著:「不談母親很簡單,困難的是談自己時,卻發現每一處都有母親留下的痕跡。」 就像本書作者蘇珊.佛沃所言,年幼的孩子會全盤接受母親傳…
文/犁客 「剛出版時收到的回饋都蠻正面的,畢竟很多個案都是情緒上的『被勒索者』;」周慕姿說,「不過等書的銷量好了,負面的回饋也開始變多,其中有許多憤怒的父母,認為我的書在製造對立。」 2017年,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心理師周慕姿出版了《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這本書名來…
文/黎客 如果對包括親子、職場、伴侶等等人際關係苦惱、一直覺得自己並沒做錯什麼卻一直遭受某種壓力又搞不懂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者其實明白是怎麼回事但不知如何處理)的讀者,讀到去年出版的《情緒勒索》時應該都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情緒勒索」一詞源自於西方心理治療師Susan Forward提出的「Em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