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單 【布克新聞】S3EP21:清理與記憶的未竟之業:《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發表於 22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整座島掀起了驚滔巨浪。接著,長達三十八年 戒嚴統治降臨,白色恐怖籠罩,雖在八零年代後逐步實現民主化,遭受白恐、 戒嚴迫害的受難人數、事件真相,仍難以清晰。面對民主國家的建立,隨即 而來的咎責、補償,也就是所謂的「轉型正義」該如何實踐?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史上首位獲美國國家書卷獎台裔美籍作家游朝凱,首度與台灣連線講座側記 發表於 7 6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新經典文化提供 文/新經典文化提供 書展首日在國際活動區登場的台裔美籍作家游朝凱,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的台裔作家,獲獎大作《內景唐人街》甫在五月出版。游朝凱一出現在鏡頭前,先用台灣話對讀者說:「大家好。」令全場驚喜,又說:「我有一點點緊張。」中文十分標準。除了同步在線上關心的游媽媽游爸爸,文化部長李永得先生也到現場致意,恭賀華人之光。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我在柴房的牆壁內砌一個隔間,家兄在裡面可以躺可以坐,出入口用磚塊封起來 發表於 5 4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t3001 施儒昌口述/張炎憲、許明薰、楊雅慧、陳鳳華訪問 ◎ 施儒昌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一九九九年八月二十八日、一九九九年九月一日受訪。收錄於《風中的哭泣:五○年代新竹政治案件》下冊,二○○二年十月由新竹市政府出版。二○一五年十二月,在張炎憲老師過世後,重新由吳三連基金會出版。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推理跑讀事件簿】Case07:台灣與推理的疆界──陳舜臣與他的推理小說 發表於 4 4 月, 2022 By 犁客 文/犁客 陳舜臣的作品常被歸類為「歷史小說」或「推理小說」,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理事路那中學時代就讀過幾本,不過當時她並沒有很明確地意識到這些類別,也沒意識到這位作家與「日本人」有什麼關係。她只覺得那些書是「好看的小說」。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原地流變 發表於 10 1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Paolo De Angelis 文/胡淑雯 光復後不久,王添灯省議員在議會質詢戰後留在倉庫的物資去向。 「倉庫裡的米、糖、樟腦到哪裡去了?」 大家都知道,這些東西早被偷運到大陸出售,鉅額貨款也早已由貪官汙吏們分贓。 可是物資局長卻毫無羞恥地回答: 「全都被盜了。」 王議員又問: 「專賣局倉庫裡的七十公斤鴉片到哪兒去了?」 專賣局長也面不改色地說: 「被白蟻全吃光了。」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一個好小說是寓言,記錄真實又不直接談論 發表於 13 2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好小說是種神奇有趣的存在。 例如韓國作家金琸桓以2015年MERS在韓國爆發流行的事件為背景撰寫的《我要活下去》,故事角色的情節是虛構的,但那是種真實情境裡建構出來的,對於韓國為什麼會成為除了中東之外少見的MERS疫區、一個境外傳染病如何造成大規模感染,也有相當詳實的記錄。是故,《我要活下去》會是除了現實紀錄之外,另一種理解當年事件各個面向的資料──雖然它是小說。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看展零距離】屬於自己的混搭特色:2017台北國際書展首日觀察! 發表於 8 2 月, 2017 By 犁客 文/犁客 「今年參展的攤位數比去年成長了10%,登記的版權交易比去年成長了28%。」台北書展基金會的董事長趙政岷站在台上,笑著這麼說。 2017年2月8日是當年度台北國際書展開始的第一天。台北國際書展的首日一向被設定為「專業人士日」,只開放相關產業人士進場,開幕儀式、書展大獎的頒獎典禮,以及每年幾乎都會出現的「總統(或某些政治人物)逛書展」行程,也都會安排在這一天。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秦嗣林:回顧台灣近代史,惟有包容才得以走至當今 發表於 17 7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秦嗣林 中學時,我看了《異域》、《代馬輸卒手記》等書,到同學居住的眷村裡玩耍,發現各個眷村裡的環境都差不多,他們一樣上演著與世隔絕的故事,原來這些叔叔伯伯成天掛在嘴上的豐功偉業不是吹牛,只是留在到不了的世界,我心中不斷地問:「為什麼他們要丟下一切跑到台灣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命運總有獎賞,只看你有多堅定來取得! 發表於 12 4 月, 2015 By Readmoo編輯團隊 他的遭遇宛如這座島嶼的命運, 被世局、家庭壓制得像是個亞細亞的孤兒, 但渴望自由的他相信還有一飛衝天的機會……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