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錄 【閱讀偵探社】看歷史就會發現,2020沒有比較不可思議 發表於 29 12 月, 2020 By 犁客 文/犁客 「白天一直看稿,晚上回家就不大想再看同性質的書,結果最近最常看的是Netflix彩色修復的紀錄片《二戰大事記》;」張惠菁道,「我先前對戰爭史比較沒有特別興趣,現在看紀錄片,發現其實很有趣。人在哪些時候居然做出哪些決定,相當不可思議,就像二戰時希特勒決定攻打勒寧格勒,純粹只是因為要利用城市的名字打擊列寧,沒有實際的戰略考量,但居然沒人反對他。」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他早早確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是要怎麼花錢 發表於 18 11 月, 2020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昭和8年,也就是1933年,他在東京出生──當時那裡叫「大日本帝國東京府」。那個年代,日本還是台灣的殖民母國,台灣仍在日治時期。他出生後,母親在坐月子時逝世;未滿周歲,他就被父親帶回台灣。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高一生:為鄒族付出生命,有愛,有恨,無悔 發表於 14 4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wikipedia 文/李敏勇 高一生 為鄒族付出生命。 有愛,有恨,無悔。 ──高一生(1908-1954) 高一生是原住民,鄒族的音樂家。他的原住民名字是 Uyongu Yatauyungana。他也是教育家,詩人,政治家。漢名的高姓,是來自原住民總稱的高砂族;一生,意指高砂族菁英──鄒族第一位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完整文章
書單 焚而不毀──鄭南榕與永不屈服書單 發表於 5 4 月, 2020 By corri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鄭南榕(Tēnn Lâm-iông),1947/9/12~1989/4/7 1989 年 4 月7 日,《自由時代週刊》雜誌創辦人鄭南榕,為其一生堅持的言論自由在編輯室裡自焚而亡。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這一天比其他月份都提早來到終點 發表於 25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鴻鴻 〈二二八〉 這個月比其他月份都短少兩到三天 這一天比其他月份都提早來到終點 這一天許多人都提早見到黑夜但這一天來不及結束 就被槍聲打斷被哭聲打斷被埋在灰燼底下上面鋪滿柏油 每一年都有人為這一天道歉但從不知為誰道歉 每一年大家都歡度這一天踩在柏油上去看電影吃PTT介紹的餐廳排隊買換季新品 銅像被蓋上布袋沒有人知道他在懺悔或竊笑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威權養成臺灣的「國民體質」,許多人成為恨政治的人 發表於 13 2 月, 2020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胡淑雯 曾經,面對白色恐怖,如同面對一座廢墟。廢墟裡有死傷,有監獄,有恐懼,斷垣殘壁裡迴盪著震耳欲聾的沉默,卻也閃爍著微微跳動的光點,只是,那些光點覆滿塵土,很少人伸手去撿。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Vol. 11 不只豬腳香腸希特勒!你該知道的德國及相關作品 發表於 1 2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大家每年都逛國際書展,但不見得每年都注意到哪個國家是那一年的主題國(搞不好根本沒注意過國際書展有「主題國」這事,對吧?別害羞,承認吧);就算注意過那一年的主題國是哪個國家,也不見得仔細弄清楚該國出版品的特色、國內譯作的狀況,或者該國與台灣的關聯。 例如,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是德國。而大多數人其實從小就讀過和德國有關係的文學作品。 完整文章
專訪 「人生其實是個可以被吹掉的東西。」──馬欣與馬欣的《階級病院》 發表於 6 11 月, 2018 By 犁客 文/犁客 「習慣在社群網站上擺姿態之後,」馬欣道,「會讓人在日常裡也開始擺姿態。」 馬欣寫電影的散文一向在犀利裡帶著關懷,觀察世界時她也帶著這種透澈的眼光,她很明白,現 在要對公眾發表個人意見較以往容易,而許多人被冠上評論者的名頭之後,也開始以這種身分自居──這是一種缺乏自識的表現。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