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囤積沒有重點的資訊垃圾,直到大腦漏電、耳朵出現嗶聲

文/丹.萊昂斯;譯/鄭煥昇 把人變蠢的智慧型機器 我們從二○○○年以來所歷經的科技變革相較於之前的一百年加起來都多,搞得我們的大腦有點跟不上。二十年在演化上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十五年前,Netflix還在用郵寄的方式寄出DVD光碟;十年前,IG還只有十五名員工;五年前,抖音還不存在。 二十年前,我們…

一張圖搞懂「什麼都賣」的亞馬遜稱霸關鍵

文/奧谷孝司、岩井琢磨,譯/高詹燦 在數位社會裡,「顧客與企業以數位相連結」是理所當然的事。若要具體呈現以此為前提的商業模式,應該要參考亞馬遜。 顧客會在店內挑選什麼樣的商品,在生活中使用何種物品?亞馬遜想透過亞馬遜 Go 這個融合數位的接觸點,來掌握線下才有的龐大數據。正因如此,他們不只侷限於便利…

在亞馬遜開會,與會者被分為「務必到」與「自由參加」

文/佐藤將之;譯/卓惠娟 我在亞馬遜服務時,有一次為了一個新企畫,我和主管一起到客戶公司拜訪,看到一件令我們很驚訝的事──對方竟然派了十五人出席!實際上,需要與我們協商的人只有負責營運、系統與財務的三位同事,但連營業所所長也出席了。 因為人數實在太多,所以我們建議對方:「不需要這麼勞師動眾,只需真正…

亞馬遜禁忌之一:開會者抱怨「我早說過這樣不好」

文/佐藤將之;譯/卓惠娟 所謂的「Have backbone; Disagree and Commit」,是我將在第五章詳細介紹的亞馬遜領導準則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確實思考自己的論點,若有反對意見就在會議上提出來。一旦同意,就必須信守承諾」。 在決策會議中,這個原則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把它分成兩…

在亞馬遜開決策會議,前15分鐘一片靜默是常態

文/佐藤將之;譯/卓惠娟 決策會議中,先由引導人(會議召集人)明示開會主旨,並讓所有與會者了解,希望在走出會議室之前,達到哪些目的,以及將用什麼樣的順序進行檢討,並確認與會者手上是否都有拿到會議報告。 前述流程中的最後一項工作,是亞馬遜的獨特作風。 如果是一般公司,應該都會要求製作會議報告的人,必須…

【讀墨熱門榜:這本是熱門話題!】Vol. 40:里長伯適合當宮部美幸的故事主角!?

里長伯的多才多藝(?)mooTube的觀眾都明白,而本集mooTube會讓大家更進一步知道:自己原來的明白,其實還不夠明白。 這回的故事從里長伯和愛麗絲的日常「答喙鼓」開始,雖然兩人因防疫之故都戴著口罩,但相互吐嘈仍然呈現了令人心安(咦)的感覺;但沒過多久,我們就會發現,里長伯不但在這段時間新技能G…

我們想怎麼對你都可以,因為外面有這麼多人排隊等著你的工作。

文/詹姆士‧布拉德渥斯,譯/楊璧謙 傍晚,六時一刻,午餐時間的鈴聲響起:廣播器隆隆作響,傳遍倉庫每個冷颼颼且了無生氣的角落。這鈴聲聽起來活像低檔門鈴音樂,也像在模仿一種珠寶盒旋律,讓人想起塑膠女伶總站在盒蓋上,隨著音樂徐徐旋轉,但這鈴聲的揣摩卻顯得有幾分詭異。 我排著隊,手插口袋,正等著往外走,虎背…

無痛製作有聲書?Google與出版商合作,或將成為Audible最大對手

編譯/愛麗絲 在2020年度閱讀報告中,我們將今年定位為讀墨有聲書元年。站上的有聲書數量成長486%、銷售金額更有850%的大幅躍升,但相較發展有聲書多年的國外市場,台灣的有聲書市場剛起步,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儘管對某些人來說,從未想過嘗試有聲書,但總有一群忠實且不斷增長的讀者選擇這種閱讀形式——能…

【評書青鳥】學貝佐斯使用AI,不如學貝佐斯怎麼思考

文/劉維公 位於德州西部的Sierra Diablo山脈中,有一座「萬年鐘」(10,000 year clock)正在興建中。這座鐘的時間計算單位很不一樣,每過一年它才會發出滴答一聲,每過一百年鐘面上的世紀針才會移動一次,每過一千年布穀鳥才會出來報時。「萬年鐘」是以一萬年做為一個文明發展的時間刻度。…

AI沒有偏見,人才有:對照思考讓你看更遠

AI產業默默耕耘,已經形塑了現代生活,AI不但決定你在許多網頁上看到什麼東西、接收哪些推薦訊息,更協助美國的法官判斷誰能獲得假釋。照人類懶惰的程度,將來移交AI處理的事項恐怕只會多不會少,一些人想像AI有一天開車上路、開醫療診斷書給病人,一些人則擔憂這樣的未來對人類不會更好。畢竟,就算你覺得「AI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