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跟不上時勢變化的企業該何去何從?50年前企業的平均壽命是61歲,如今未滿20 發表於 19 5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homas Quine 文/派翠克.范德皮爾、賈斯汀.羅奇茲、羅蘭.凡能;譯/劉復苓 法國評論家、記者暨小說家阿爾馮斯.卡爾(Jean-Baptiste Alphonse Karr)曾說:「變化愈大,愈顯不變本質」此時此刻這句話更顯真確。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孤獨危機蔓延,您感受到了嗎? 發表於 8 3 月, 2022 By 讀者投稿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Joy Yang 隨著新自由主義的興盛,人們開始把自己的精神著重在自己身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減少。「孤獨」的感覺開始蔓延。諾瑞娜.赫茲(Noreena Hertz)撰寫的《孤獨世紀》講述孤獨對個人、政治、社會和人工智慧等面向造成的影響。 從政治的角度 完整文章
華文市場 【一週E書】你不需要祖克柏就可以先進入元宇宙 發表於 12 1 月, 2022 By 犁客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犁客 祖克柏把自家公司的名字從「Facebook, Inc.」改成「Meta Platforms, Inc.」,一時之間把「元宇宙」(Metaverse)這個科幻小說裡頭用的詞搞得很熱門,有些資料會告訴你,這詞出自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小說《Snow 完整文章
書單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被帥哥吸進戲院、越過沙丘,里長伯看到的是⋯⋯!? 發表於 29 10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也會在另一個類型交出厲害作品。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我們擅長連結因果說故事,但不擅長統計數字 發表於 18 10 月, 2021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很多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同樣症狀的小病找不同診所或不同醫師,拿到的處方箋常是不同的藥品組合;同樣的案件,同一批檢方、辯方人馬,從初級法院一路上訴到高等法院,判決翻轉再翻轉,也不算罕見;奧運等運動賽事的一些項目需要評審評分,偶爾分數差距甚大而引起爭議,也常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幸好本人不靠臉吃飯 發表於 26 7 月, 2021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場百年一遇的疫情,讓我們習慣戴著口罩過公共生活。在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SARS-CoV-2)肆虐下,各國陽光青年也成了阿宅,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有很大的變動,戴口罩已經算是小事了。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讀者舉手】人造之物,或許更具人性 發表於 29 6 月, 2021 By 讀者投稿 文/寓言家 對你來說,人心是什麼、人性又是什麼?人與人的愛、情感,從來只是我們抽象的話語,真的就存在嗎?如果一個人的存在獨特只是我們的一種想像,是不是誰都可以輕易被取代呢? 在《克拉拉與太陽》中,作者透過具有未來感的素材,步步提煉出人與人之間、歷久不衰的一種真實情感。如果要說這部小說的主題是什麼?應該就是「希望」與「愛」了。 到底什麼是「人」? 完整文章
GENE思書軒 【GENE思書軒】不要讓專家和社群網站替你思考 發表於 3 5 月, 2021 By Gene Photo Credit: Unsplash 大概在五年多前,我買了一台二手中古車,要去汽車百貨安裝eTag和瘋狂血拚,用了Google Map的導航。它先帶我開進一條超窄小巷,買不到幾天的車身就被刮出長長的刮痕。更驚心動魄的是,接著開進田間小路,左右輪胎離水稻田不到一寸,戰戰競競地經過一台已經掉進田裡的汽車⋯⋯從此,我決定不要盲目相信GPS導航了!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專文推薦——科幻寓言的新浪漫主義 發表於 26 3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台東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鄧鴻樹 二○一七年十月,石黑一雄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常任祕書談及石黑的美學世界有以下妙喻:把珍奧斯汀與卡夫卡混合起來,再添加少許普魯斯特,慢慢攪拌後就能調出石黑作品的精華。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愛的本質,其實就是學習。 發表於 26 3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小說家朱嘉漢 儘管「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很難再有好作品」一說,已經是被多次證偽的魔咒,然而我們不免好奇,在二○一七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石黑一雄,首度出手的長篇《克拉拉與太陽》是否功力仍在? 我猜想,作為石黑一雄的讀者,關於這點實在毋須多慮。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