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拉格納.約拿森;譯/蘇雅薇 女子問道,「妳怎麼找到我的?」她的聲音顫抖,一臉恐懼。 瑚達.赫曼朵蒂督察一聽,興致馬上來了,不過身為職場老手,她知道受訪者即使無所隱瞞,也會有緊張的反應。不管是在警局正式訪談,還是像現在這樣閒聊,遭到警方訊問總是讓人覺得壓迫感很重。女子在雷克雅維克的這間養老院工作,…
文/犁客 「今天的『推理自然入門課』,不是要講自然課;」理工科系出身、在中央廣播電台主持「名偵探科普男」節目,同時也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的冬陽,講座一開始就解釋自己給定的題目意義,「而是讓大家『自然而然就愛上推理』的入門課。」 畢竟,大多數讀者開始閱讀的情況是走到書店新書區,被某本書的書名、封…
可怕的傳染病肆虐,有群人躲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夜夜笙歌,直到有一天⋯⋯這不是Covid-19籠罩全球時的現實,而是一個短篇故事,奇妙的是,它不僅與現實相互呼應,甚至還連結到一百多年前的另一篇恐怖故事,在那篇故事裡,一樣有可怕的傳染病肆虐,有群人躲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夜夜笙歌,直到有一天他們搞起化妝舞會的時候…
文/犁客 要怎麼把懸疑情節搞得更恐怖?有個極容易見效的做法──加點和「兒童」有關的元素進去。 這倒不是鼓勵需要恐怖氛圍的創作者們把兒童設計成受害者(雖然這的確很恐怖)或者是加害者(媽呀這更恐怖),就算這麼做真的很有效,也不是鼓勵想感受恐怖氛圍的讀者努力去找兒童受害或者兒童逞凶(要是知道凶手那不就爆雷…
文/臥斧 二○○八年,《龍紋身的女孩》英譯本出版,全球書市掀起「北歐推理」熱潮。 許多提及「北歐推理」的簡單介紹常有類似這樣的句子;這句子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容易讓人誤以為《龍紋身的女孩》是第一本受到全世界讀者歡迎的小說。事實上,在作者史迪格.拉森過世後爆紅的《龍紋身的女孩》,的確提高了全球讀者對「北…
文/犁客 永遠有人熱愛恐怖小說,也永遠有人認為這類東西是不值一提、與文學無關的垃圾。 不就是有妖魔鬼怪出現嚇人嗎?這種東西有什麼了不起的? 可是,如果你看看《直到被黑暗吞噬》的〈引言〉──這套書是恐怖短篇小說集,不過先別皺眉,先看〈引言〉就好──會訝異地發現,可能被歸類為「恐怖小說」的作品比我們想像…
文/犁客 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北歐是個好地方。 北歐的設計簡約又有品味,北歐的音樂冷靜包裹熱情,北歐的社會福利很好、重視人權,沒有資本主義的銅臭味,也沒有極權政府的跋扈官僚。除了對我們亞熱帶居民來說那裡可能冷了點兒,不過想像起來應該是個很適合居住的地方。 當然,有的人會記得,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時,…
文/劉芷妤 歷年出版經紀與版權人才研習營都是深受各出版社編輯、版權人期待的一期一會,可以在台灣就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人,暢談各國文化、書市的差異,這是在兵荒馬亂的各國書展都難以做到的。 2018第六屆版權營,同樣邀來世界各地的出版人,他們有的是成功將手中的故事賣到全世界的版權代理,有的是買下台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