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六四亡魂「田調」的北京殺戮史──廖偉棠談陳冠中的《北京零公里》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集節目繼續介紹「2022台北文學季」焦點單元——「國際作家」陳冠中先生的近期作品《北京零公里》。 每年由台北文化局主辦、《文訊》規劃執行的「台北文學季」都精心準備了數十埸活動、展覽,歡迎關注、參加! 「經典也青春」非常榮幸能邀請到與冠中先生熟識,不僅一…

【經典也青春】如果國民黨贏得了1949年的國共內戰?──廖偉棠談陳冠中的《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每年春天台北的盛事之一就是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文訊》雜誌規劃執行的「台北文學季」了。 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單元之一為「國際作家」,2022年邀請到的是一代文藝復興人、香港重量級作家陳冠中。 「經典也青春」節目配合這項亮點活動,將一連兩集介紹陳冠中的代表作。…

你以為「看圖說故事」只是訓練小朋友寫作文的玩意兒?

文/臥斧原載於【臥斧.累漬物】,經作者同意轉載 週六因故到台中顧攤,台中在地獨立書店「新手書店」老闆來串門子,問俺工作結束後做啥,俺說回家,他笑說怎麼不去新八?俺「啊」了一聲才想到他講的是「辛巴」不是「新八」──這名字應該是從動畫電影《獅子王》主角身上借來的,和漫畫《銀魂》沒有關係,但用這名字的地方…

【果子離群索書】批評不是亂來,那麼應該怎樣來?

在「台北文學季.文學閱讀與書評寫作工作坊」主講一堂課:「從文學出發的台灣書評實作與難題」。為了準備這三小時課程,我把《龍應台評小說》從書櫃深處請出來,重讀一遍。 這本文學評論集,出版於1985年(維基百科提早了一年,誤),超過30年了。在此前一年,龍應台以初生之犢之姿,挑戰文壇,以批評白先勇《孽子》…

從蒙馬特遺書到西夏蝴蝶書──關於說故事這回事

文/陳姵穎 如何說一個故事,還要說的好,或許是所有創作者畢生學習的功課;而當故事以不同媒材來敘述,如何保有原著的精神,更是一門學問。5月21日這天,「廢材老爹」駱以軍和「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創辦人魏瑛娟,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以「從蒙馬特遺書到西夏蝴蝶書」為題,分享彼此對創作的觀察和看法。

【2016 台北文學季系列專題】鏡頭下的詩意──侯季然 × 葉覓覓 × 鴻鴻暢談影像詩

文/張容兒 臺北文學季「我的電影詩‧詩電影」講座的三位講者,都同時與電影和詩密切關聯。導演鴻鴻任教於北藝大電影系,又是關懷社會議題的知名詩人。導演侯季然出身廣電系,拍出的影像作品卻總是帶著詩意。詩人葉覓覓則對影像充滿興趣,不斷探尋文字與影像之間的各種可能。 「其實我一直對詩很陌生,也很少讀詩。」自侯…

【2016 台北文學季系列專題】九零年代的愛與悲傷──駱以軍 × 魏瑛娟談《蒙馬特遺書》與《西夏旅館‧蝴蝶書》

文/張容兒 曾被王德威評為「華麗而淫猥」、著迷於「人渣美學」與「痴漢/惡漢書寫」的小說家駱以軍,和「永遠的劇場不良美少女」、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辦人、導演魏瑛娟的初次邂逅,起源於2014年的《西夏旅館‧蝴蝶書》舞台劇。魏瑛娟大膽改編駱以軍知名的長篇小說《西夏旅館》,將它搬進劇場,獲得了觀眾熱烈的…

【2016 台北文學季系列專題】正在上演,背後也有風景:台北文學季

撰文/葉菀菱、蔡飴珊;編輯/陳大中 本系列由【閱讀‧最前線】與【SOS】聯合製作刊出 走過冬寒猶佇的三月,迎接春意乍臨的四月,緊接在後的是梅雨綿連的五月;在這氣候反覆、變化無常的時節,空氣裡似乎也多了一抹細膩善感的氛圍──每年的「台北文學季」,總在這時悄然上演,邀請各長期投入的藝文單位、在地深耕的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