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看完這集再去讀那本書,你會讀到一個截然不同的版本

有人說《科學怪人》是第一本科幻小說,也有人說《格列佛遊記》是第一本科幻小說──《科學怪人》一看書名就又科(科學嘛)又幻(怪人嘛),這很好理解,但《格列佛遊記》到底哪裡科幻了?它不就是格列佛到小人國去拉軍艦之類的冒險故事嗎?它是兒童文學、或者感覺像是奇幻,再怎麼講也不會是「科幻」吧? 不過,稍加解釋,…

我寫作生涯的核心主題是:生而為人,究竟有什麼意義?——專訪《隱娘》作者劉宇昆

文/黃淑芳 ※原刊於【中央社】,經同意節錄轉載,原文連結請見文末 ※ 若用武俠小說的辭彙描述,劉宇昆(Ken Liu)是個罕見的奇才。他在中國甘肅出生,11歲隨父母移居美國,在哈佛大學一口氣修習文學、法律、資訊工程;畢業後先是在新創公司當工程師寫程式,然後做了律師,主攻專利與企業法務,利用每天搭火車…

【一週E書】帶我們直視月之暗面

文/犁客 一個人要如何真確、完整地感受另一個人的感受? 很難的。某甲遇上某個狀況(例如被人甩了)、觸發某種感受(嗚嗚嗚),完全是某甲個人的事,某乙很難完全「感同身受」,就算某乙就在現場目睹某甲被甩也一樣(搞不好某乙就是甩掉某甲那人,心裡樂得很)。 撇開某乙就在現場的情況(反正某乙在現場也不會比較有用…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牡丹亭》帶動的明代愛情產業鏈(真心不騙)

這兩天同溫層河道有個小新聞,某地將舉辦一場「《牡丹亭》的愛情產業」的座談,雖然沒幾小時活動頁面已經更改,而我也不是為了護航,但認真想說一下,這題目實在不能說訂的有什麼錯。 有些學者已經注意到《牡丹亭》的傳播方式與效率。根據中國大陸學者王省民〈對《牡丹亭》的傳播學思考〉及王燕飛〈牡丹亭的傳播研究〉的研…

張曼娟:我在乎讀者過得好不好,以陶藝比喻,我想做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個好用的碗

文/犁客 大約十年前,張曼娟剛滿四十歲,有本女性雜誌邀她寫專欄,提及「希望她以四十歲女性的觀點撰文」時向她道歉。「其實我並不在意,不覺得被冒犯,」張曼娟笑道,「我一向認為應該勇敢地面對年紀。我現在過五十歲了,要知道自己不再年輕,像我有些女性朋友不喜歡提及『更年期』的話題,就有一種不敢活在當下的感覺。…

【經典也青春】張文薰×陳蕙慧:活著永遠是最艱難的部分──從中島敦〈李陵〉、〈山月記〉談起

文/犢玫瑰 沒聽過日本作家中島敦?即使是在日本文學界,他也是較冷門的一位作家,而這也與他多舛而又短暫的創作人生有關。中島敦是位高中老師,投稿多次未果,體弱多病的他決定轉往帛琉養病,原來覺得這次出門可能難以再返,便孤注一擲經友人代為投稿,沒想到這次《古譚》雜誌竟刊出了他兩篇文章(即〈山月記〉和〈文字禍…

再怎麼孤僻的心情,透過閱讀,都是能讓人了解的啊。──張文薰談中島敦及其作品《山月記》

文/犁客 「戰時的作家最讓我感興趣的一件事情是:他們用哪種創作來回應世界?」張文薰如此說明,「如果他們寫了向體制獻媚的文字,會是真心的還是虛與委蛇?如果他們不寫某些作品,又代表他們是怎麼看待那個時局?」 在臺大台灣文學研究所任教的張文薰,中學時期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意識到自己喜歡閱讀,應該是讀朱天…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一切都是幻覺!但我們還有愛──唐傳奇〈杜子春〉

近來侯孝賢導演改編自唐傳奇的《刺客聶隱娘》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很多同學問起「唐傳奇」、這個他們略顯陌生的體類。 「傳奇」本指「非奇不傳」,多半出自文人手筆,主要拿來當抬槓的話哏或科舉之前的溫卷,因此只能算是小說的濫觴,即便有一些小小淒美的情節轉折,但一方面篇幅不長故事受限,二方面其中角色多半為才子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