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矯正機關裡,監獄官們會私下將收容人稱為「小偷」

文/崔世鎭;譯/陳家怡 「懲罰是一件不值得讚揚的事。」 There is no glory in punishing. 米歇爾.傅柯 Michel Foucault 在矯正機關裡,監獄官們會私下將收容人稱為「小偷」。剛開始我心想,對方也不是竊盜罪,為什麼要稱之為小偷呢?後來我才恍然大悟,因為他們從被…

「人能吞下的東西很多,遠超過你的想像」是矯正機關教我的

文/崔世鎭;譯/陳家怡 「人能吞下的東西很多,遠超過你的想像。」這是矯正機關教我的,而不是從醫學院學到的。三十歲的收容人B吞了原子筆後,被送來診間。X光片上面還看得見他吞下的那支筆。不過幸好只是筆身的一部分,長度不到八公分,有可能自然排出體外,所以最後決定採取追蹤觀察。我們每天幫他拍一張X光,確認原…

對傅柯而言,權力運作的可怕,正是讓人們甘於自我規訓

文/黃珍奎( 황진규 );譯/賴毓棻 自圓形監獄之後,便開始藉由監獄、學校、軍中、職場等日常監控,來馴化我們的肉體。透過訓練肉體、壓榨肉體的力量、讓肉體變得有用等過程,讓人學會了順從(服從)。我們就如此地被馴化成順從(服從)監獄、學校、軍中、職場的肉體。 像這般透過「肉體紀律」來直接影響身體、刻印在…

在虛實交錯中上演著,女囚們的罪與罰

文/口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Neta Bartal 我在監獄蹲了十年,和女犯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二十六歲到三十六歲──比某些夫妻的婚齡長,比很多小倆口還親。那裡,外表平靜如鏡,其實,終日翻江倒海。 ──章詒和,《劉氏女》 對於一個犯罪者,與他們背後的故事與情節,多數…

《路西法效應》告訴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惡魔

文/黃揚名 《路西法效應》緣起於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SPE),在這實驗中,一群年輕的男性被隨機分配為獄卒或是囚犯,原本預計執行兩週的實驗,在六天後草草結束,因為獄卒的行為出現超乎想像的改變,且有多名囚犯情緒崩潰。 這個實驗可以算是心理學史上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