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集節目繼續介紹「2022台北文學季」焦點單元——「國際作家」陳冠中先生的近期作品《北京零公里》。 每年由台北文化局主辦、《文訊》規劃執行的「台北文學季」都精心準備了數十埸活動、展覽,歡迎關注、參加! 「經典也青春」非常榮幸能邀請到與冠中先生熟識,不僅一…
生活在台灣,如果你在解嚴之前接受國民教育,可能會覺得我們的國家強盛了五千年但從19世紀接到20世紀的時候一直被全世界欺負。如果你在解嚴之後接受國民教育,可能看法就會不大一樣,甚至會發現學長姊們認為的那個「我們的國家」,其實好像,呃,那個是「我們的」國家嗎? 權力階級創造替自己有利的歷史,掌權人士宣傳…
文/蘇曉康 紫禁城乾清門西側路北,有個養心殿,著名的「垂簾聽政」遺址。東西兩宮太后坐在皇帝(同治、光緒)後面聽政,中間設置數重紗屏隔開。據說現在還是按當年原樣布置。清朝祖制不准婦人干政,以簾子垂下隔開,表示聽政的太后不在朝廷上,照現在的說法,是「不好意思」。 這個政治遺址被原樣保留下來,或許是某種無…
有些人從小立志賺大錢,有些人看起來只喜歡做夢;有些人會利用組織獲利有些人會因為組織受苦,而有些人只希望夜半之際,能有個地方提供溫暖肚腹的食物,讓心也覺得偎得上一些溫度。 閱讀的好處,就是可以選擇協助自己達成目標的工具書、完備自身概念的理論書、提供各式不同人生以供內省或參照的小說,或者在疫病肆虐期間不…
文字/詹姆斯.格里菲斯;譯/游擊文化;筆訪/愛麗絲 防火長城是該國碩大無朋的審查機制,也是宣傳管道,本書談的正是它的歷史與發展,同時也將論及它的觸手是怎麼伸出中國,影響廣大的網際網路,還有,多少國家非但沒有抵制,還積極為其國內的網際網路引進這套控制到滴水不漏的模型。 本書不可能在中國本土出版,所以我…
文/保羅.索魯;譯/余佑蘭 過去,我常常對那些在書店面對汗牛充棟的旅遊書而不知所措地問「為何會有這些書?」的人表示同情。直到最近我才感覺到,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旅遊書對我而言似乎總有點不登大雅之堂。為何介紹這個國家?理由何在?重點是什麼?這類旅遊通常乏善可陳,它不過是作者尋找寫作題材的藉口罷了──…
文/ 阿潑 第一次由香港進廣東時,我選擇搭乘巴士入境,這是因為我對「邊界」著迷,也對跨越「一國兩制」分隔線感到好奇──這兩地分明是同個國家,卻有邊防界線。 開往「內地」的巴士站,就在機場旁,車站非常簡單,只是一層水泥間,外頭立著幾根通往南方城市的指示牌。十多名乘客百無聊賴地等著站務人員的乘車呼喚,沒…
文/林慕蓮 街上的轉角處,我看到一位淚流滿面的女士被警察盤問;她無意中犯的錯,就是戴上一個廉價的白色口罩。這種口罩通常是在霧霾嚴重或者罹患感冒的時候使用的。但由於之前的抗議者曾經戴上口罩來無聲地抗議環境汙染,現在僅僅只是戴上口罩就讓她成了可疑分子。 如此一來,整個城市都變成了當局的閱兵場,讓政府顯示…
側記/尤騰輝;攝影/謝定宇 陳德政在他今年的新書《我們告別的時刻》回顧了青春期的九零記憶,邁入四十不惑的階段,他形容人生並非電影,走到生命中場自然想回頭望,如同他鍾愛的導演王家衛所言:「前進的唯一方式是記得自己的過去。」 我們常用某個代表事件作為某個時代結束與開啟的標記,這是劃分歷史的一種途徑,例如…
文╱野島剛;譯╱張惠君 我不知道看過〈翠玉白菜〉多少次了,但每次到訪故宮,還是會去看一眼。為什麼呢?在故宮所有的展區中,沒有其他任何展覽品會有這麼多人圍在四周仔細觀賞。為什麼仔細觀賞?那是因為實物比想像中的小多了。長十八.七、寬九.一、厚五.○七公分,大概只有成人的手掌這麼大。想像中的樣子,會是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