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喬.法斯勒;譯/林佳芳、胡培菱 當屈里十二年前第一次到邁阿密海灘,那裡正值時冷時熱的冬天。他跟湯米.卡羅在柯林南街上的維蘇威餐廳吃飯時,只有華氏三十四度,他的皮夾克就是在那天被扯破了。── 埃爾莫.李納德[1]《黑道當家》(Get Shorty)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一九四…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後自然、後身體、後人類」,是中興大學林建光老師為這本書所寫的解說的標題。 這部在一個具有意義的年份——1984年出版的作品(不得不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一九八四》,甚或村上春樹的《1Q84》)以先驅性的故事與人物及場景設定,描繪一個喪失上線能力的「網際…
能進每月暢銷榜的,不一定能進年度暢銷榜;但每個月都進暢銷榜,就很有可能進年度暢銷榜──里長伯的領悟理論上沒錯,賣得越久,累積的銷量越多,就越有可能進年度暢銷榜。不過,2019年的年度暢銷榜裡,有一本只賣了半個月就衝進榜了──是哪本書這麼強勢? 其實,這回暢銷榜當中有好幾本奇妙的作品,有的是一段國內很…
文/黃彥霖 以前都以為科幻小說比較接近大眾文學,理當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才是,不過後來聽從事出版業的朋友說了之後才知道,其實台灣算不上科幻閱讀風氣發達的地方。縱使如此,我知道仍有像是臺大科幻社、中華科幻學會這樣的社群,以及許多獨立的個人(例如科幻翻譯的大前輩卡蘭坦斯或是評論家馬立軒),不斷透過出版以外的…
文/犁客 《神經喚術士》和《邊緣世界》繁體中文版最近一起出版,看起來相當奇妙。 1984年,連著幾年發表科幻短篇、逐漸引起讀者及評論家關注的威廉.吉布森,發表了第一部長篇作品《神經喚術士》,甫出版就橫掃星雲獎、雨果獎及菲利普.K.迪克獎這三個最重要的科/奇幻文學獎項──這是首度有作品強悍到一次拿下這…
編譯/黃彥霖 若真要列一份經典科幻作品清單的話,在這份名單上,丹.西蒙斯(Dan Simmons)的《海柏利昂》(Hyperion)算是比較晚出世的。 那是1989年,兩伊戰爭結束沒多久,柏林圍牆才剛被推倒,人類正要邁向二十世紀最後一個十年,將此前的動盪做一個了結。年近七十的艾西莫夫(Isaa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