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井上祐紀;譯/林佑純 擔心被討厭,跟覺得孤單是兩回事 在學校交到好朋友,會讓你校園生活變愉快。但是,假如你總是想跟朋友黏在一起,或者很怕跟朋友分開,那你可能需要特別留意,你的情感或許已經從跟朋友在一起很快樂,變成擔心被對方討厭了。 害怕被討厭、被拋棄的那種不安感受,與孤獨感是不一樣的。一個人很孤…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不覺想到,有時像這般暴雨來襲,或許是為了維持某種平衡而必然發生的。」 三十出頭的年輕地理學者秋野來到日本南方的島嶼,這是他生命旅程上不得不的「逃避行」。 小說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佔了將近九成的篇幅,寫他在這座名為遲島(以甑島為本)上的巡遊調查,隨緯…
文/寓言家 孤單的靈魂會互相吸引,當彼此互相取暖、倚靠,他人又憑什麼指指點點? 故事的起因來自於「女童家內更紗誘拐案」。這件案件在當時轟動日本,新聞媒體不斷報導,有人說曾看見有人在公園裡面鬼鬼祟祟,似乎早已預謀要誘拐女童了。果然,家內更紗很快地在長相不斷暴露於媒體前的情況下被找到了。但這個案件告一段…
文/寓言家 ※原載於【Facebook】,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每次跟朋友說我在看哪一本書,都會被句點!」這是在各個讀書會中,最常聽見的一句話。 現在社會中,因為社群平台的興起、資訊量的爆炸,閱讀標題、懶人包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畢竟資訊量太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進而願意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居然已經變成…
文/蘇絢慧 當每個人只關注自己時,這便是孤寂世代的來臨。 就算身邊有人,也對我們失去意義,既不想了解,也不想連結,每個人所謂的世界,就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而已。這樣的世界,只是成了一座座不相干的孤島,雖然是群體生物,也不再感受到和群體的關連和相處的價値。 沒有人可以一直是強者 有沒有人一生可以自始至終…
文/蘇絢慧 自動化放空,感受不到自己 通常這樣的時刻,很多人為了逃避孤寂感,會讓自己窮忙瞎忙或裝忙,參加很多活動或課程,或不斷上社群平台收發訊息,但這都屬於淺層社交,無法建立實質社會關係與親密感。就算現代人有網路通訊的方式,好像讓彼此連結更快速更緊密,但文不對題、話不投機、片面誤解訊息等等狀況,往往…
文/謝凱特 有一種海是這樣的:沒有遊客,也沒有釣客,偶爾幾艘船在遠遠的地方跟你打招呼,露個臉,又遠遠地離去。 有一種車是這樣的:一坐進去,發現沒有幾個人,司機和你安安靜靜的,開著時光之車,像乘一艘小船,在沒有盡頭和風浪的陸地航行。 有一種屋頂是這樣的:水泥空曠,一橫欄杆,屋頂只有像一小塊樂高積木放在…
文/雪莉.特克;譯/洪慧芳 獨處不見得缺乏活動力。當你做的事情讓你回歸自我時,那就是獨處的感覺。作家蘇珊.坎恩(Susan Cain)以令人信服的觀點主張:獨處對內向者來說非常重要[1],而且在我們之中,內向者的比例不少。路易CK則以充滿詩意的方式支持更廣義的論點。獨處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即使是最外向…
文/主婦之友社 外子因癌症而猝逝。失落感已經夠強烈了,又被婆家親戚無情的話逼得陷入憂鬱狀態。 山本和子(假名)65歲 喪夫5年 當夜守靈時,一句無情的話使我備感壓力而換氣過度先夫六十三歲時,在重新任職的公司健康檢查中發現罹患胃癌,半年後就溘然長逝。那是五年前的事情。兒子在先夫過世的前一星期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