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購物成了心算課,過馬路如同摩西分海⋯⋯

文╱廖雲章 初次造訪越南的時節正是農曆新年,我一個人從寒流來襲的北臺灣來到正值乾季、熱到最高點的胡志明市,探望在這裡短期留學的張正。那年,我們剛結婚不久,還在暨南大學念東南亞研究所的他,拿到教育部的留學獎學金,來到舊名西貢的胡志明市進修。 越南受法國殖民多年,街道巷弄間頗多法國遺緒,在街上閒逛,沿路…

越南是母系社會?這誤會可大囉

文/張正 對越南一個積非成是的迷思 越南和中國的糾紛一向沒斷過。雖然兩者皆緊鄰台灣,且兩者爭奪的海域名義上也屬於中華民國,不過我們向來不太關心。直到二○一四年五月十三日,因中越糾紛而暴衝失控的越南民眾,攻擊台商工廠。 血腥味吸引了台灣媒體的注意。無奈越南與中國的糾紛何其複雜,台灣在其中的角色何其尷尬…

每三十三個生活在台灣的人,就有一位來自東南亞

文/張正 據說,當年葡萄牙水手驚豔於台灣之美,以「Formosa(美麗之島)」讚嘆之。二次戰後初至台灣的「外省人」,詩意地以「綠島」形容台灣的花木扶疏處處蒼翠,無奈而後關押政治犯的綠島太出名,就沒有人以「綠島」稱呼台灣了。談起台灣的好,我們常常驕傲地自稱「寶島」,不過有時島上發生了狗屁倒灶的事,我們…

一腳轉進月亮文的世界──與「燦爛時光書店」一同探訪南勢角的緬甸街

文、攝影/林宣瑋 在台北開設一家東南亞主題書店的意義是什麼?又為何選在南勢角?走一趟由張正導覽的「台北城市散步:南勢角緬甸華僑聚落」,才知道,原來台北的這個角落,是一個讓人有平行時空之感的南洋街! 資深媒體工作者張正,最早在《台灣立報》工作,後來輾轉接下東南亞主題報紙《四方報》的總編輯,長期關注東南…

【日本特派】去京都,帶一本自己最愛的書

文/劉子瑜;照片/糸屋 長期關注著東南亞移民工權益的張正先生,在桃園後火車站附近成立了台灣第一間東南亞書店,並發起「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台灣」活動,號召有機會去東南亞的旅行者,能夠在旅途的閒暇之餘,為離鄉背井來台灣工作或生活的外籍朋友們,帶回一本他們故鄉出版的書籍。他深切體會過,異鄉人只有從閱讀最…

流浪西貢一百天──刻板印象之外的真實越南

文/口羊 我相信,與其走遍一座城,不如好好認識幾個人。如此一來,當旅程結束時,故事才正要開始。 ──廖雲章,《流浪西貢一百天》 每當說到出國旅遊,或是出外遊學學外語,我們的腦海裡第一時間通常不會想到越南,這個離我們極近,又與我們密切相關的國家。我們對越南一些既定的刻板印象,多半不脫這個熱帶國家曾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