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舉手】資訊爆炸的時代,作家生存的攻略

文/有田媛 兩週前在圖書館的寫作類書架上,找到這本《作家生存攻略》,首先是被它的書封設計所吸引,一名略顯煩惱的輪廓伏案於桌,身邊的幾何色塊如同這位先生/小姐,正在思索如何排列組合他/她的文章。而「作家生存攻略」的「作家」、「生存」、「攻略」,每個關鍵詞彙都吸引到正想要了解寫作的我,組合起來的概念也特…

黑衣人問話、手抄禁書,《返校》是他們的真實日常

文/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他們或許是老臺北人,或許來自於宜蘭鄉下,也有中南部的農村孩子,但他們不約而同匯集在臺北都會,他們喜愛文藝,行走於非主流與時代流行之間,尋找自己的使命與認同,純粹的為自己的愛好而奉獻,他們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迎向文藝的新浪潮,也面對來自傳統的疑問與責難,從而影響、激勵了好幾個世代…

【讀者舉手】職業作家架上一本書,架下應有他的真功夫

文/批析 環境總不完全是出版者或讀者不識貨的孽。 長年進行文字創作之故,遇過多位喜歡閱讀或是創作,嚷嚷著想要出書的朋友。有的是突然想創作才結識,有的是認識的人突然想創作。這時就會需要幫他們看看作品,給給建議,從角色血型到印刷字體無所不聊。 多虧電腦與網路發達,發表創作的門檻變低,人人都可以繞過出版社…

晚安文學:作家怎麼活?文學創作者的真情告白

文/蔡飴珊本文原發表於【SOS】,經授權轉載 略顯寒冷的三月天,外面下著雨,在書店內看著窗外緩緩朝閱樂書店移動的大傘小傘,我開始觀察那些選擇和文學作家一起,度過這個濕冷夜晚的讀者。等待開場的隊伍裡,三五成群的學生張望書店環境,一對對朋友難掩興奮熱烈交談,也有一些人安靜地閱讀手中的問卷,或隨手翻看現場…

「閱讀寫作是為了讓生活更容易,不是更夾雜。」──廖玉蕙談世代之間的閱讀

文/犁客 「幫她們選書當然會先估量他們的程度,但是,」廖玉蕙道,「不要小看她們。」 廖玉蕙口中的「她們」,講的是自己的一對孫女;「估量程度選書」自然是廖玉蕙目前與她們共讀時的考量,但「不要小看她們」的體認,不止來自小孫女聰敏的回應,也來自廖玉蕙的童年經驗。 「我的母親學歷不高,但很喜歡看書,」廖玉蕙…

【讀者舉手】關於故事以及人腦的垃圾

文/馬尼尼為 (有一天,孩子向睡魔要求更多的故事)睡魔說:「你知道的,好東西太多也會膩,況且比起說故事來,我更想要讓你看一些東西。我想要帶你見我的兄弟,他也叫睡魔」……「那邊騎馬的就是我的兄弟,叫『死神』的另一個睡魔。」…… 他問每個人同樣的問題:「你的成績單如何?」 所有的死人都回答:「喔,很好啊…